12. 中原大地元旗飘[第2页/共5页]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文丞相真是满腹经纶,临终时都能作出一首对仗工致的七绝。做完以后跟刽子手说,吾事已毕,脱手吧。壮烈就义。传闻文丞相方才被杀,忽必烈的赦旨就到了,忽必烈还是不忍心杀文丞相,但是已经晚了。文丞相归天后,大师收敛他的尸体,在他的衣袋当中,还发明了一首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以是仁至。
当时忽必烈在上都,也就是明天内蒙古的正蓝旗。南宋三宫出降,元军就押着这些人北上。行至镇江,文天祥在朋友的保护下出险跑了,转战江南。南宋大臣陆秀夫和张世杰推戴了一个十一岁的小天子,在海上颠簸死了,又立了一个八岁的。宋朝末期有三个小天子,投降的阿谁九岁,立了一个十一岁的挂了,又立了一个八岁的。这个小王朝被赶到海上流落,称为行朝,而文天祥在陆地上带领军民抵当。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入夜。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蒙前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蒙前人打死汉人,只须杖刑57下,付给死者家眷烧埋银子便可;汉人殴死蒙前人,则要处以极刑,并断付首犯人产业,余人并征烧埋银。南人不准习武、不准打猎、不准结社,汉人、南人构成的军队不得在长江以北驻扎,兵器是木头的,兵戈的时候才给你发金属兵器。为制止各族群众的抵挡,元朝统治者大肆搜刮官方兵器。汉人、南群众户统统的铁尺、铁骨朵、带刀子的铁柱杖,一概充公;官方各古刹中供神用的鞭、筒、枪、刀、弓箭、锣鼓、斧、钺等物,也均在被禁用之列;就连农家出产上用的铁禾叉也严加禁用。至元五年(1208年)规定:私藏全部铠甲者正法;不成副的铠甲,私藏者杖五十七;私藏枪或刀弩者够十件之数的正法;私藏弓箭十副者正法(每副弓一张、箭三十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蒲月,将汉地及江南所拘弓箭兵器分为三等,劣等的烧毁,中等的赐近居蒙前人,上等的贮于库。
当其贯日月,存亡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两宋的特性是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北宋没有大将,南宋名将辈出,但是奸相一个接一个、一个赛一个,朝政腐败不堪。当时的宋朝天子只要几岁,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谢氏在朝。元军南下,太皇太后谢氏和全太后,另有小天子宋恭帝被俘,北上投降。临安城被围时,朝廷收回诏旨要责备国起兵勤王,但各地张望,无人呼应。只要当时做知府的大宋状元文天祥,变卖产业,招募了一万多名民兵筹办勤王。当时有人跟文天祥讲,现在元朝三路进军,你这一帮乌合之众,去抵当元军,不是虎口驱羊吗?你这不是送命吗?文天祥听了后说,我也晓得如此,但国度三百余年厚养士人,现在邦家多难,太后和皇上要求起兵擒王,天下竟无一人一骑应诏,我万分哀思,受国厚恩,我不自量力,情愿起兵勤王。我就想给天下做一个表率,受君之恩,食国之禄,死得其所。可他到了临安,太后已经决定要投降了。
民族大融会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忽必烈见南边很难征服,就派元朝的汉族名将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率雄师南下。张弘范跟张世杰是堂兄弟,但他是金国汉人,向来没退隐过南宋,因而各为其主,他率军在广东击败了文天祥。文天祥兵败后服毒他杀,可惜是假药,或者下雨受潮见效了,吃完没死成,被元军抢救了。元军说这小我要看管好,皇上点名要他,就把他押上战船去打张世杰的军队。张弘范让文天祥写劝降信,你们必定没戏了,写封劝降信吧。文天祥写了闻名的《过伶仃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赤忱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