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第18章[第2页/共2页]
旻宁登基以后,也很有担当父祖衣钵的心愿,故此他修“慎德堂”、“慎静斋”、“湛静斋”、“澹怀室”、“养正书屋”。
月桂看四喜一眼,“这是不是跟她在宫里的景象也如出一辙?她在宫里,一向住的都是钟粹宫,便是册封为皇后,也从未挪入过储秀宫。”
“不过那些事过都畴昔了,眼下,哀家是如何都要来看你的。”
廿廿说着,回眸望旻宁一眼,笑笑,“便是天子拦着,不让哀家来,哀家也必然要来的。”
廿廿便只是含笑道,“这些年我们不在一处住着,偶然候我在绮春园,你们在宫里,哀家也没能经常去看你。便连你当年分娩,哀家也没能每次都去瞧你。”
廿廿顿了顿,又回眸,悄悄看一眼旻宁,“哀家也但愿,从今今后,老是你来看哀家;而不是哀家来看你了。”
基,基业,父祖所留功业也;福,子孙之福……不知是不是旻宁以此来向父祖请罪,要求父祖宽恕,重赐福泽。
足见,此处曾经如何为乾隆爷和嘉庆爷所爱好。
湛静斋地点之地的前身,便是乾隆爷的“乐安和”。
钮祜禄氏也是个硬性子的,即便病倒在榻上,还是一双眼毫不躲闪地望着廿廿,“怎敢劳动皇额娘来看望?该是我们当小辈的去看望皇额娘才是。”
“……我们大清的后宫里啊,如许硬脾气的向来都很多呢。”
该处风景高雅,乾隆爷作为操琴读书之所,后又作为堂口,烧造园中所用的小件儿日用瓷器,都以古朴淡雅为要义。
廿廿此说,自有所指。
月桂说着俄然停顿住,看了一眼廿廿,便没再说话。
廿廿含笑点头,“好,哀家等你。”
道光十六年重修之时,旻宁便将湛静斋的名字给改了,不再叫湛静斋,而改称“基福堂”。
以是她说,她要去看望廿廿。
月桂说着叹口气,“……圆明园里本来有皇后殿,那才是皇后的寝宫。便如主子当年所住的。厥后孝慎皇后也跟着住过。”
“慎”、“静”、“湛”、“澹”、“德”……从这些匾额上便可见他当初的心愿:“恭俭惟德”、“慎惰思永”、“澹静念无违”等理念。
此处既然以读书操琴等风雅之事着眼,“怡情书史”又落在一个“书”字上,故此当年此处存放的是明朝书画家董其昌所品题《名画大观》及宋元明真迹,乾隆爷又特赐“画禅室”之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