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觐见天颜[第1页/共3页]
没多久,寺人走出来,扬声宣顾青觐见。
顾青被寺人带到花萼楼前,寺人让他站在玉阶劣等待通禀。顾青四下打量了一圈,然后听到花萼楼内传来阵阵丝竹钟乐之声,另有一阵阵男女的笑声。
顾青只好尽力挤出笑容,试图让本身显得喜庆一点。
杨贵妃柔声道:“陛下圣天子创下盛唐之治,现在天下士子归心,子民安居乐业,如何能够有乱贼谋反,陛下多虑了。”
李隆基阴霾的神情如东风化冻普通伸展开,哈哈笑道:“娘子说得甚是,不过此物留在宫里,也算是看个别致,或许无用,但风趣。”
兴庆宫位于长安城的东面,紧靠春明门。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兴庆宫是比较靠边的,不像太极宫那般正处于长安城的子午线中间。
“所居那边?”
李隆基又道:“你给朕的娘子献过一套贡瓷梅瓶,上面的诗句写得颇佳,娘子说是你所作,朕非常赏识,哈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诗句可不恰是说朕与娘子恩爱之情么,此诗若能传后代,朕与娘子的恩爱嘉话亦可传后代,为这首诗故,朕送你一套宅院亦无不成,不算逾份。”
殿首火线的两张金黄色的椅子上,一名面现衰老的白叟身着黄袍,袒着胸膛,披垂着头发,一双赤足很没端方地搭在面前的桌案上,中间是见过一面的杨贵妃,亲手剥了一颗葡萄送进白叟的嘴里,然后朝顾青轻笑,那双会说话般的眼睛里满溢着欣悦笑意。
李隆基也在打量顾青,脸上有笑意,眼中无笑意。
顾青看了一阵,不由衷心敬佩,躬身道:“将作监匠人技术高深,比臣所造的粗陋之物精美无数倍,臣佩服。”
最关头的是,当时的李隆基手里握着兵权,嗯,兄弟之间怎敢不友恭。
李隆基即位后,打动于李宪禅让之德,遂下旨营建花萼相辉楼,这座楼的特性是,它位于兴庆宫的西南角,与兴庆宫中间的安兴坊和胜业坊仅两墙之隔,禅让后的宁王李宪,歧王李范,薛王李业就住在宫外的两个坊里,李隆基站在楼上都能瞥见哥哥弟弟们家里明天吃甚么菜,以及今晚哥哥弟弟召了哪位王妃侍寝。
杨贵妃妙目笑成了两道弯月,道:“顾青,还不拜谢天恩。”
杨贵妃朝顾青看了一眼,掩嘴轻笑道:“顾青,你何日来的长安?”
“臣在故乡开了一座瓷窑,因经常有宵小之辈觊觎秘方,臣不得不造出沙盘,用以防备瓷窑四周的出入路口,被鲜于节度使偶然中发明,遂用于平南诏之战,能为大唐平叛做出微末之事,是臣的幸运。”
顾青整了整衣冠,遵循寺人叮咛的礼节,低头敛目,躬身而入。
李隆基仿佛矫饰普通朝顾青挤挤眼,笑道:“朕知沙盘之用后,尤感兴趣,遂令将作监造出此物,顾青,你看看造得可还像样?”
花萼楼是李隆基即位后下旨营建的,这座楼不是为了杨贵妃而造,而是为了李隆基的几位兄弟,按礼法,当年应当即位的是李隆基的兄长,睿宗先帝的嫡宗子李宪。
哥哥弟弟们感不打动?
李隆基笑了一阵后,终究消停了。沉吟半晌,道:“顾青,鲜于仲通上疏说,南诏国之乱因你献策而平,你之前可曾师从哪位兵家名师,或是读过甚么兵法?”
杨贵妃咯咯指着顾青,道:“三郎,妾的这位小同亲呀,天生就长着一张不欢畅的脸,当初在蜀州妾见他的第一眼,也觉得他对妾有何不满,厥后一问才知,他天生就这副模样。”
当然不敢动。
只是李隆基太优良了,他领兵诛杀了韦后个人,又杀了承平公主,天下重新归于李姓满是李隆基之功,李宪虽是嫡宗子,却也自发没法与这位威武过人的弟弟争辉,朝臣数请,李宪仍推让不肯担当帝位,对峙要让位给李隆基,李隆基美意难却,只好勉强承诺(姨母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