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故事新编 (6)[第1页/共4页]
(19)贝壳:上古用贝壳为货币。 (3)
“你瞧,这是甚么话?和顺浑厚的才是诗。他们的东西,却不但‘怨’,的确‘骂’了。没有花,只要刺,尚且不成,何况只要骂。即便放开文学不谈,他们撇下祖业,也不是甚么孝子,到这里又讥讪朝政,更不像一个良民……我不写!……”
“如何样?”伯夷焦心的问。
“两个穷光蛋,真的甚么也没有!”他满脸显出绝望的色彩,转过甚去,对小穷奇说。
“不喝了,不喝了……”伯夷和叔齐且走且说,一面不住的点着头。
终究还哄动了首阳村的第一等高人小丙君(27)。他原是妲己的舅公的干半子,做着祭酒(28),因为晓得天命有归,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可惜已在会师盟津的前几天,兵马事忙,来不及好好的安插,便留下他四十车货色和七百五十个奴婢,别的赐与两顷首阳山下的肥田,叫他在村里研讨八卦学。他也喜好弄文学,村中都是文盲,不晓得文学概论,气闷已久,便叫仆人打轿,找那两个老头子,谈谈文学去了;特别是诗歌,因为他也是墨客,已经做好一本诗集子。
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不轻易找,以是这午餐已鄙人午了。俄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先前是没有见过的,看她模样,仿佛是阔人家里的婢女。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沉,倦鸟归林,啾啾唧唧的叫着,没有上山时候那么平静了,但他们倒感觉也还新奇,风趣。在铺好羊皮袍,筹办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以后开端实施,以是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死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发香以后,就发泡,目睹它垂垂的干下去,恰是一块糕。叔齐用皮袍袖子裹动手,把石片笑嘻嘻的端到伯夷的面前。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究拗下一角来,赶紧塞进嘴里去。
(39)浙水的涛声:浙水,即钱塘江,涨潮时涛声很大。 (3)
“您用饭吗?”她问。
“这是甚么玩意儿呀?”她又问。
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返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成暗绿,熟了。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本身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
他们一早就被乌老鸦闹醒,厥后重又睡去,醒来却已是上中午分。伯夷说腰痛腿酸,的确站不起;叔齐只得单独去逛逛,看可有可吃的东西。他走了一些时,竟发见这山的不高不深,没有虎狼盗贼,当然是其所长,但是是以也有了缺点:上面就是首阳村,以是不但常有砍柴的白叟或女人,并且有出去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约莫早被他们摘去了。
内心忐忑,嘴里不说,还是走,到得傍晚,邻近了一座并不很高的黄土冈,上面有一些树林,几间土屋,他们便在途中议定,到这里去借宿。
“大哥,甚么也没有。尝尝这玩意儿罢。”
但是小丙君不肯写。
小穷奇看出了伯夷在颤栗,便上前去,恭敬的拍拍他肩膀,说道:
伯夷逊让了一番以后,倒也应允了,今后就较为安适安闲,但是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他没事做,脾气又有些窜改,从沉默成了多话,便不免和孩子去搭讪,和樵夫去扳谈。或许是因为一时欢畅,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原因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迈,那一个是老三。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身后,老三却必然向他让。他遵父命,免得费事,逃脱了。不料老三也逃脱了。两人在路上遇见,便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以是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比及叔齐晓得,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如何抱怨他;只在内心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