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故事新编 (4)[第1页/共4页]
“如何了呀?”伯夷这才转过脸去看,只见叔齐的原是惨白的神采,仿佛更加惨白了。
(32)“干父之蛊”语见《周易·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三国时魏国王弼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后称儿子能完成父亲所未竟的奇迹,因此袒护了父亲的错误为“干蛊”。
(26)混蛋:乌龟的俗称。当代传说鲧身后化为三足鳖。参看本篇注(34)。
(23)仓颉鬼哭体:仓颉,一作苍颉,相传他是黄帝的史官,最草缔造笔墨的人。《淮南子·本经训》中记有关于苍颉的一种传说:“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24)挂冠归隐:《后汉书·逢萌传》载,王莽时逢萌为了避祸,“即解冠挂东国京都”而去。先人是以称去官为“挂冠”。
(19)贝壳:上古用贝壳为货币。 (1)
(20)庭燎:天井中照明的火把。《诗经·小雅·庭燎》孔颖达疏:“庭燎者,树之于庭,燎之为明,是烛之大者。”
(40)关于禹同舜和皋陶说话的景象,《史记·夏本纪》有以下的一段记录:“帝舜谓禹曰:‘女(汝)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曰孜孜!’皋陶难禹曰:‘何谓孜孜?’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行山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可贵之食;食少,调不足补不敷,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摆布有民,女辅之。……女无面谀,退而谤予。
(18)“伏羲朝小品文学家”的这段话,是对当时林语堂一派人倡导的所谓“语录体”小品文的摹拟;林语堂主张的所谓“语录体”,用他本身的话来讲,是“白话中不避俚语,口语中多放之乎”(见《论语》第三十期《答周劭论语录体写法》),根基上还是白话。这是一种变相的复古主义。其次,这段话中的“见一少年,口衔雪茄,面有蚩尤氏之雾”,是暗射林语堂美化进步青年的浮名(林语堂在他的《游杭再记》中有“见有二青年,口里含一枝苏俄卷烟,手里夹一本甚么斯基的译本”如许的话)。蚩尤是传说中我国九黎族的首级,相传他和黄帝作战时,施放大雾,后为黄帝所擒杀;因为民族成见,昔日史乘把他描述成非常凶暴的怪物。是以,蚩尤的名字也常被畴昔统治阶层用来描述他们以是为的“凶暴的人”。一九二六年,北洋军阀吴佩孚为了“讨赤”,曾经异想天开地拿蚩尤来对比“赤化”,胡说:“草昧初开,部落期间,蚩尤残虐,彼时无所谓法制,无所谓伦纪,殆与赤化无异”(见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一日北京《晨报》)。他还说,查得蚩尤是“赤化”的鼻祖,因“蚩”和“赤”同音,“蚩尤”即“赤化之尤”如此。(参看《华盖集续编·顿时支日记》及其有存眷)
“唔,前几天,散宜生(4)仿佛提起过。我没有留意。”
(37)丹朱太子:尧的儿子。古书中都说他“不肖”(品德不像他的父亲),以是尧不把天下传给他而传给舜。
(33)漂亮:英语Modern的音译,原意为当代,这里是时髦的意义。
(27)鹤膝风:中医病名,结核性枢纽炎的一种。战国时楚国人尸佼所著的《尸子》中记有禹生“偏枯之疾”的传说:“(禹)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手不爪,胫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