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慈宁宫中红颜动怒 文华殿上圣意惊心[第5页/共9页]
冯保毕恭毕敬答复:“回娘娘,主子让太子爷看了梁武帝和宋太宗的字帖。”
隆庆天子挥挥手,孟冲如释重负地放下折子,他两手伏地,替跪麻了的双膝撑撑力,昂首看了看在坐榻上半坐半躺的隆庆天子,只见他闭着眼睛,神采黄中泛黑已是非常尴尬。
李贵妃点点头,叮咛说道:“你现在归去,看皇上那边如何措置,再速来告。”
与高拱比拟,高仪是宦海的另一种表率。固然官运亨通,但他却更像一名文雅的学者。嘉靖四十五年,担负礼部尚书的高拱入阁,高仪由南京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升调北京,担负高拱空下的礼部尚书一职。甫一接任,高仪就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大事:嘉靖天子崇尚玄门,弄了很多方士进宫。这些方士都在太常寺挂职支付俸禄,这帮人自恃皇上恩宠,常日里为所欲为,乃至欺侮朝官。高仪早就看不过眼,调查取证后,便给嘉靖天子上了一本,要求太常寺裁汰冗员四十八人,并开列了应被裁汰的名单附后。他所指出的“冗员”,几近满是嘉靖天子身边的方士。这是一个谁也不敢捅的马蜂窝,恰好被这个驰名的“好好先生”给捅了。一时候大师都对高仪刮目相看,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看到这份奏折,嘉靖天子的确大怒非常,但他也只当高仪是个书白痴,倒没有特别难堪他。不久,嘉靖天子归天,隆庆天子即位,一应大典礼仪,事无大小,都由高仪考虑擘划,上承祖制,下顺圣心,没出半点忽略。大臣们都交口奖饰高仪是最为称职的礼部尚书。隆庆二年,隆庆天子诏令取光禄寺四十万两银子给宫中后妃采购珠宝金饰。高仪是礼部尚书,国库银钱归户部统领,本没有他的事儿,但他感觉国度财务空虚,便上疏力谏劝穆宗收回诏令。穆宗不听,高仪便以抱病为由,连上六疏,要求辞去礼部尚书一职。穆宗无法,只好同意他致仕。养了三年病,没想到高拱又保举他担负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办公。固然他故意推让,但看到穆宗病重,忠君之心,使他开不了口。但入阁不到一个月,倒有一半的时候是在家中养病。
冯保两道稀少的淡眉一挑,固然贰心中有事,大要上却仍乐呵呵说道:“太子爷考主子,主子正想考考太子爷呢。”
冯保搓动手,嗫嚅说道:“主子不敢坦白娘娘,但又不好说。”
“有何结果?”
孟冲翻开奏折,磕磕巴巴地念起来:
“取童男童女的尿溲经水,只不过是掩耳盗铃。”冯保愤然答道。
一向眯着眼睛察言观色的冯保,这时以为机会已经成熟,便离了杌子跪到李贵妃面前,哀声求道:“李娘娘,老奴今番求见,另有一事相求。”
高拱的这几句话,隆庆天子固然听了内心舒畅,但仍然感到不着边沿,是以顺水推舟说道:“爱卿所言极是,你既把事体分解明白,这件事就交由你来办。第一,王九思要当即开释,持续为朕炼丹。第二,张居正此举是鄙弃皇权,要严惩。究竟如何惩办,你拟票上来。”隆庆天子说罢旨意,再也不肯与高拱多言,便命起驾回宫。高拱跪在地上,目送皇上由寺人搀扶登轿望御道而去,这才怏怏地从地上爬起来,魂不守舍返回内阁值房。斯时张居正已返回府邸,按朝廷大法,凡遭弹劾或涉案之人都需引咎躲避,不必入值办公而在家听候旨意措置。高拱叮咛吏员把新入阁的高仪喊了过来。移时,只见一个又矮又瘦的老头子走了出去。此人便是高仪。他与高拱同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年纪也与高拱相仿,只是神采蕉萃,看上去要比高拱衰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