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君臣弈棋论国势,姑嫂合议儿女忧[第1页/共2页]
"啊?可柔儿才方才九岁,末到婚嫁之年,还处在孝期当中,何必如此火急议亲呢?"
赵姬无法点头,轻叹一声道:"嫂嫂真肯听我安排吗?"
"嫂嫂,你别再哭了。父兄亡故,骸骨未返,葬礼还不急着筹办。现在最紧急的是通报大王,评断谥号,为父兄争得身后哀荣。"
赵姫微微一笑,又与赵高说道:"高儿,你可同意姑母的发起?"
赵柔悄悄抬手,帮孟氏擦拭眼泪,弱弱地劝她说道:"阿母勿忧,有姑母把关,柔儿必不会受委曲的。何况如果真能帮到兄长和姑母,别说是上卿之子、大将之孙,就算嫁与浅显士人之家又有何妨。"
孟氏听闻此言,心中固然不喜,但却不敢辩驳,只是紧握赵高双手,游移地望着赵姫。
虞信棋艺也不高,与孝成王是半斤八两,将遇良才。孝成王本日手风极顺,己连胜两局,一时欢乐非常。"呵呵,上卿定是国政繁忙,久未下棋,这棋艺但是退步了些许,我胜之不武啊。"
赵姬闻言,心中一痛,几乎没让泪水溢出眼眶。她微抬玉首,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泪水强收回眼底。略微停顿半晌,平复了本身情感,赵姫才缓缓说道:"嫂嫂,高儿年纪尚幼,固然才干无双,却无功无爵,也无声望根底。并且邯郸处于秦赵相争的火线,一但让高儿秉承世封的平阳爵位,是祸非福。我意奏请大王"说到这里,赵姫悄悄看着孟氏,见她并无焦心辩驳之意,这才持续说道:"请大王收回平阳封邑,除国免封。高儿哀思父祖之亡,愿去爵为民,以白衣身份为父祖守孝三年。"
邯郸城内平阳府中,整座侯府一片缟素,沉寂无声,再无昔日的热烈喧哗。正屋中堂之上,一群妇人轻声抽泣着筹办孝服衣帽。
成王赵丹听闻此言,脸上笑容一滞,本要落子的右手也停于空中。他略一沉吟,落子于棋盘之上,又轻叹一声道:"虞师之言甚善,寡人受教了。我固然秉承王位时候尚短,却己经历上党、长划一几番剧变。说句至心话,这几年来,我是在惊骇和忧心中度过的,吃不香,睡不好,唯恐孤负先王重托,群臣厚望。可事与愿违,国事几经挫败,乃至本日亡国之危。长平败北的动静传来,我惊骇懊悔之极。可说来奇特,这几个月来,我反而定下了心来,非常结壮而自傲,饭也吃的香了,觉也睡的沉了。对于秦军东来,我己不再发急,大不了决一死战而矣。我想这就是孙子所言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孝成王棋艺不佳,却偏疼故作高雅,与人对弈。幸亏赵丹棋品尚可,也不太在乎胜负。本日虞信本来是来与赵丹商讨代北防备之事的,但当他们议完工作,离中午髦早,便被久未对弈,技痒难耐的成王拉住,于棋盘上撕杀起来。
孟氏迷惑问道:"mm何出此言?你大兄活着时就常与我讲,mm如为男人,必能远胜父兄,提振家业。他在去大秦之前又曾专门叮咛我说,如有不测,务必服从mm安排。嫂嫂是个没本领又没主张的,mm说如何做,嫂嫂绝无贰言。"
虞信笑道:"我棋力是进步了的,前几日还曾赛过平原君几盘呢。"
赵姫身着素裙,头戴红色绢花,肃立堂中。从接到李义报讯直到现在,赵姫一向强忍哀思,没流一滴眼泪。她始终记得父兄临行之前叮咛她的那些话语。现在父兄己故,她只能暂忍哀思,挺身而出,办好父兄后事,帮寡嫂和侄子撑起家业。
赵姬上前拉过赵柔,垂怜地抚了抚她姣美的面孔,轻笑说道:"阿柔能如此想,真是懂事灵巧。嫂嫂放心,吾毫不会让阿柔受委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