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九十七、浪子回头金不换,赵高立誓报父仇[第1页/共2页]

孟氏揽过赵柔,轻拂女儿长发,含笑说道:"好,好,都是娘的好孩子。"

赵高冷哼一声,双眼微微一脒,淡淡说道:"姑母放心,赵高超白。能害大父和父亲之人,不过七国之君臣,那些纵横家之流罢了。呵呵,以往阿谁玩乐厌学的赵高己死了。自本日起,我要束发就学,习机谋,学兵机,将来出将入相,将害我父祖之人,谋我父祖之国,杀光,灭尽。"

赵高紧闭双唇,重重顿首。

虞信也适时进言道:"李牧年纪虽轻,却己久历战阵,百战匈奴,有胜无败,绝非赵括可比。廉老将军曾与吾言,天下诸国,后起之秀,李牧必在其间。"

赵柔也于一旁收泪说道:"柔儿恨为女儿身,不敢说能帮兄长些甚么。但父祖之仇,我定会长记于心。"

虞信与赵姫心知赵丹自长平之败后便谨慎非常,也不在劝,一齐辞职。

孟氏以衣袖轻拭双眼,点头说道:"全凭mm安排。"

赵丹沉吟半晌,缓缓点头道:"嗯,上卿及王妹所言,吾己知矣。过几日,寡人会收罗相国和大将军等重臣定见,如无反对,等代北诸军南下邯郸,吾会拜李牧为上大夫,任其为下军将,掌控北军。"

赵姬返回平阳候府,沉稳稳定地叮咛府中管事筹办丧礼所需诸多事件。待将诸事安排安妥以后,便与嫂嫂孟氏和赵高兄妹来到家中宗祠正堂。

他是平阳一脉独子,自幼受宠,没有受过一丁点的苦痛。平阳君父子虽久在边陲,但对他的关爱,世人皆知。赵高好动贪玩,不喜束缚,常玩弄仆婢,乃至顶撞教他文武的教习家令,足足气走了七八位名师。可即便如此,平阳君父子都没有说过他一句狠话,只是软语规劝,拿好话哄他、求他。偶然连脾气温婉的孟氏都看不下去,忍不住要惩罚他,却反被平阳君父子拦住喝止。更有甚者,有一次赵玉大声喝斥了赵高几句。成果平阳君愣是十余天没给女儿好脸,还找由头骂哭了赵玉几次。比及赵高稍大一些,更是常常纵马于邯郸贩子,浪荡于歌栏酒坊,无人敢惹。三年前,为争一名歌姬,他将平原君嫡孙赵廷狠揍了一顿,门牙都给打掉了两颗。还没等平原君府找上门来问罪,平阳君却点起上百王谢客家将打上门去。如果不是当时赵惠文王及时禁止,两家几乎火拼起来,最后硬逼得赵廷反向赵高赔罪。厥后赵廷气不过,便令人辟谣说赵高是天阉。平阳君晓得此事,当即带人杀上平原君府,将平原君打了熊猫眼(当然,当时人们还不知熊猫甚么模样),又逼他将赵廷禁足一年。

虞信凝睇着赵姬远去的身影,轻声自语:"本属是非人,哪无是非事?想要躲开嘛?难啊。"

赵姬也伸手抚了抚赵柔,悄悄感喟道:"女儿身又如何。男儿有男儿报仇的体例,我们女人也有我们的体例。"

赵高闻言,向赵姬揖手说道:"谢姑母教诲。赵高当以先祖赵武为鉴,兴家邦,灭仇敌。"

想及这些旧事,赵高不由恨海淘天,泪雨滂湃。

出了大殿,赵姫不睬虞信,自顾而去。

???????????????????????????????????

"好。不愧为我赵氏后辈。想我赵氏,几经灭族之难。先祖赵武,藏于妇人胯下,靠家臣换子得生,忍辱于山林,偷生于荒漠。孤身入晋,三世而得国,灭尽世仇范氏、中行氏。同为赵氏孤儿,你万不成丢了先人的脸面。"

"王兄放心,玉儿得王族珍惜很多,岂敢忘恩。还请王兄庇护高儿些许,准其安居封地,避开邯郸是非,以全性命,持续父兄血脉。平阳门下诸将可交由李氏子李牧接掌。"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