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梦断长平因擅变 深悔未持君臣谋[第3页/共4页]
虞信略微叹一口气,离席走入殿上,背对孝成王,对诸大夫言道:
孝成王悄悄擦去泪水,坐直身躯,右手握拳在桌案上用力一击。随后又长身而起,抽剑击案,将大师噪杂的声音打断。“赵氏屡经磨难,数次亡而不断。盖因诸卿奸佞,君臣同心。长平之战,错在寡人。但我虽有万错,唯不敢轻弃社稷,愿与秦忍辱乞降,愿与秦决一死战。众卿先祖曾数救赵氏,今赵氏危急,望诸卿与我赵氏后辈共竭其力,共渡此难。”
略一沉吟,虞信起家行礼,也将孝成王扶起,看着他惨白慌乱的面孔和祈求的目光,心中不由一软。
虞信与群臣慎重行礼。待孝成王归座,虞信持续说道:“大王知错能改,国之大幸。还请恕臣无礼。”
孝成王悄悄松了一口气,放下长剑,走下殿阶,快步走向上卿虞信的几案,长施一躬。“赵丹深悔不听上卿之言,乃至长平之失。请君不要计算丹之笨拙,必有所应对以教于寡人。”世人也将目光看向这个孝成王力排重议,以师礼待之的年青大夫。
孝成王忙道不敢,还请虞卿直言。虞信略一沉吟,抬手屈指而谈。
“第二。抓紧备战,死守邯郸。”世人称是,纷繁建言战守之策。不一会儿,就将诸如从那边调兵调粮,如何安排调剂邯郸军民等等事件一一议定。最后代人一起要求孝成王去处太后讨要一封家书,以求得廉颇消气,担起邯郸戍守重仼。
就在赵姫母子闲谈之时,长平败北,四十万雄师被尽数坑杀的动静传入了邯郸城。顿时,城内一片缟素,哭声振天。
不等他说完,众大夫一片哗然。国事告急,王上与上卿竟要先避开群臣暗里运营。这如何能忍。孝成王难堪地看着群臣激奋的场面,不知如何是好。心中却在光荣,还好平原、平阳两位王叔和廉颇、蔺相如等老臣不在,逃过一次口水洗面之劫啊。
赵王丛台宫内,年青的孝成王哭坐于塌上,双目板滞,手抚额头,双唇颤抖着,不竭轻声反复着:“天亡我也,痛杀我也。娄氏误我,娄氏误我。悔不信廉君,悔不信廉君啊。”
邯郸也逐步成为了北方名城,再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独抗强秦,成为秦国一统天下最大的停滞。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得其二。
孝成王面色通红,难堪不已。群臣沉默低头,不敢与虞信对视。
孝成王与世人精力一振,共同举杯,高呼饮盛。
殿上诸大夫纷繁从塌上坐起进言,殿内响起一片噪杂之音。
“第四。构造百姓休自生息,生长出产,以备来年。要派出医者救治伤患;要构造权贵士大夫,分养孤寡;要嘉奖婚配生养,年十六而未婚者罚。”
“第一。请大王恭请平阳君卖力请和于秦。平阳君虽一向力主乞降,但究其启事,是避轻险之策,慎重为国。且平阳君身份高贵,为人奸佞慎重,行事刚柔相济,又与秦国君臣交好,即便不能请和,也定能不辱任务,行得缓兵之策。而现在我们所缺的恰是时候。”
“请大王另派使臣请和于秦,割太行以西各城予秦,以息秦国君臣上党之怒,使邯郸得守,赵国得安。”
虞信身高体长,面白不必,端倪清秀,只二十余岁便身居上卿之位,现在也只三十岁出头的年纪。但于平常之间,谨言慎行,持重庄严,言必信,行必果。特别是近几年来,于秦赵争端当中,虞信频频言中关键,次次料敌于先,己然深得赵国君臣大夫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