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战国策》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43章 燕二(2)[第1页/共3页]

“臣闻古之君子,交毫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摆布之说,而不察冷淡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客谓燕王

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而有齐人仕于燕者,昭王召而谓之曰:“寡人且与天下伐齐,旦暮出令矣。子必争之,争之而不听,子因去而之齐。寡人偶然复合和也,且以因子而事齐。”当此之时也,燕、齐不两立,但是常独欲有复收之之志若此也。

燕王闻之,断交于齐,率天下之兵以伐齐,大战一,小战再,顿齐国,成其名。故曰: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宋极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支出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皇。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觉得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发得奉令承教,能够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

“山东相合,之主者不卑名,之国者可长存,之卒者出士以戍韩、梁之西边,此燕之上计也。不急为此,国必危矣,主必大忧。今韩、梁、赵三国以合矣,秦见三晋之坚也,必南伐楚。赵见秦之伐楚也,必北攻燕。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秦久伐韩,故中山亡;今久伐楚,燕必亡。臣窃为王计,不如以兵南合三晋,约戍韩、梁之西边。山东不能坚为此,此必皆亡。”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代。若先王之报愿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积蓄,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在朝任事之臣,以是能循法律,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能够教于后代。

齐、魏争燕。齐谓燕王曰:“吾得赵矣。”魏亦谓燕王曰:“吾得赵矣。”燕无以决之,而未有适予也。苏子谓燕相曰:“臣闻辞卑而币重者,失天下者也;辞倨而币薄者,得天下者也。今魏之辞倨而币薄。”燕因合于魏,得赵,齐遂北矣。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胜利之君也;论行而交友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新,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来宾当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发得奉令承教,能够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或献书燕王

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

陈翠欲见太后,王曰:“太火线怒子,子其待之。”陈翠曰:“有害也。”遂人见太后曰:“何癯也?”太后曰:“赖得先王雁鹜之余食,不宜癯。癯者,忧公子之且为质于齐也。”陈翠曰:“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太后曰:“何也?”对曰:“太后嫁女诸侯,奉以令媛,赍地百里,觉得人之终也。今王愿封公子,百官持职,群臣尽忠,曰:‘公子无功不当封。’今王之以公子为质也,且觉得公子功而封之也。太后弗听,臣是以知人主之不爱丈夫子独甚也。且太后与王幸而在,故公子贵;太后千秋以后,王弃国度,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故非及太后与王封公子,则公子毕生不封矣!”太后曰:“老妇不知父老之计。”乃命公子束车制衣为行具。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