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战国策》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3章 赵二(1)[第1页/共3页]

“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厥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厥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信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

赵王曰:“寡人幼年,莅国之日浅,何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今上客成心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斑斓千纯,以约诸侯。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擅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徒弟,不能与国谋。先生弃群臣,寡人幼年,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觉得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因而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昔者秦人下兵攻怀,服其人。三国从之,赵奢、鲍佞将,楚有四人起而从之,临怀而不救,秦人去而不从。不识三国之憎秦而爱怀邪?忘其憎怀而爱秦邪?夫攻而不救,去而不从,是以三国之兵困,而赵奢、鲍佞之能也,故裂地以败于齐。田单将齐之良,以兵横行于中十四年,毕生不敢设兵以攻秦折韩也,而驰于封内,不识从之一成恶存也。”因而秦王解兵不出于境,诸侯休,天下安,二十九年不相攻。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傧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惊骇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以内,愁居慑处,不敢摆荡,唯大王成心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但是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宣君有微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摆布。

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成,则高台,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察五味之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横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猲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秦攻赵

武灵王平昼间居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处所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敷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但是秦不敢举兵甲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厥后也。但是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则不然:无驰名山大川之限,稍稍蚕食之,傅之都城而止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韩、魏臣于秦,秦无韩、魏之隔,祸中于赵矣。此臣之所觉得大王患也。

秦攻赵,苏子为谓秦王曰:“臣闻明王之于其民也,博论而技艺之,是故官无乏事而力不困;于其言也,多听而时用之,是故事无败业而恶不章。臣愿王察臣之所谒,而效之于一时之用也。臣闻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是以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而辞顺。故民不恶其尊,而世不妒其业。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消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今用兵毕生不休,力尽不罢,赵怒必于其己邑,赵仅存哉!但是四轮之国也,今虽得邯郸,非国之长利也。意者,地广而不耕,民羸而不休,又严之以科罚,则虽从而不止矣。语曰:‘克服而国危者,物不竭也;功大而权轻者,地不入也。’故过任之事,父不得于子;无已之求,君不得于臣。故微之为著者强,察乎息民之为用者伯,明乎轻之为重者王。”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