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董佃远大战风陵渡,董乃广比武定姻缘[第3页/共3页]
刘一虎问,老豪杰,我看你们的大船队不象是官船,做的甚么买卖如此之大,你是那里人氏?董佃远说,我是山东济阳人,不是官家船队,但做的是官家买卖。卖的是军粮,往甘肃送。刘一虎一传闻,您是济阳人又姓董,可传闻有个叫董采荷的人吗?董佃远一听,哈哈大笑,那是我家中老兄,我如何不晓得,你们如何熟谙的?刘一虎说:“当年我们跟从闯王同在一起,他武功比我强,打下北京后,他说家中老娘有病,一走就再也没有返来。闯王兵败后,我带领百十个弟兄逃到这里,以开荒种地为主,明天赶上你们,真是不美意义。
女儿一看,父亲满脸是血败下来,仓猝提刀杀了过来,这时早有董佃远的门徒,大个子董乃广截住,一男一女打了起来。
刘一虎把人分红三伙,全数打扮成贩子模样,前头一伙刺探路途,后边的断后保护,刘一虎亲身押着三辆大车的财宝,顺顺铛铛来到风陵渡口,一看正北有一座山,面积不大,周遭约有五里地大小,四周没有村落,地盘平整,土质也不错。
刘一虎一看,那里也不去啦,就占此地吧。此山名叫桃花山,只要一条道能够上去,山上有座山神庙不知甚么朝代修的,范围很大,日久失修,无人办理,刘一虎一看太好啦,山上有的是木料,本身脱手补缀,能住人就行。一伙人住了下来。刘一虎一盘点财宝有几十万两,按排人在庙里挖了个大坑,棚起来,把财宝全数放进地下室,然后按排一伙人赶着大车到集市上买来油、盐、米面、种子一应出产、糊口器具,安设下来开荒种地,一晃就是十多年,到也过的承平无事。
第二天,刘一虎在山上重摆大席,为的是给女儿订婚,把各船的梢公也全叫上山来,再加上山上的头领,一齐座了二十多席。董佃远年龄大,又是证婚人,坐了首席,刘一虎陪着,大师吃喝起来。大师不能光喝酒,明天是订婚酒菜,大师主动凑了喜庆礼银,董乃广和刘蜜斯给大师一一鞠躬见礼报答,大师都说真是天生的一对。
一道圣旨下来,凡山东工、商、军、民一概以铜制大钱为主,市道畅通。银子为辅,五百个大钱为一吊,用麻绳串起来一卦。二百五拾个为半吊。直到现在人们常说的二百5、半吊子,就是不敷的意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刘一虎逃离北京时,妇人战死,他身背两个多月的女儿逃了出来,在这桃花山上长大。从小无娘,跟着父亲长大,本年已20不足,一向没有合适的人家,没有出嫁。但从小练就一身好工夫,善使一把柳叶单刀,在山上除怕他父亲外,也是个无人怕的主儿。现在已是下午,父亲从凌晨和众伯伯们下山,一向没有返来,不放心仓猝提着单刀冲下山来直奔渡口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