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扑拙补心,勤必有成[第1页/共3页]

曾国藩对“勤”字的熟谙也很有深度。在他看来,“勤”字是人生第一要义,是修身、齐家、为官、治国乃至平天下的前提。他以为,千古以来,圣贤豪杰之士,立品于世能功成名就,无一不是因为勤。人如果勤奋,就没有甚么做不到的,反之就会一事无成,还能够招致灾害。

在统统能促人胜利的要素中,“勤”字是必备的,同时又是能够不受天赋前提制约的。人们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事理。曾国藩说,居官应以“动廉洁恕”四字为本,此中“明’字受天赋身分影响较大,而其他三字则可由学习而至。“勤”字是实际统统奇迹的底子和前提,以是尤其首要。

曾国藩不是资质绝顶聪明的人。他以是能获得如此大的功劳,能够说满是“勤”字而至。这与其节约家风有密切干系,但同时也是曾国藩本身涵养的成果。

曾国藩统领湘淮两军,如此沉重的职务下,他每天仍能操纵闲暇读誊写字。奏牍、手札、家书、批文、日记,几近都是他亲手所写或删定,仅现在留传下来的就达数千万字。他写家书,恐怕也是古往今来最多的。他自从向倭仁学习写日记后,几近从未间断。他的日记也有几种,如《过隙影》、《茶余偶记》、《求阙斋日记》等,仅留传下来的就有百万字之多。他所写的奏章、批牍更加不成胜数。这类好学风俗,至老弥笃。在归天前的一年中,他作诗数首,文章十多篇。此中《湖南文征序》、《重刻茗柯文编序》,述古今以来文章源流,观点精炼,是传世不朽的佳作。在归天前一个月,他还为湘军前期的名将刘松山写墓志铭,但因病发而未能脱稿。

曾国藩通过对汗青的研讨,得出如许的熟谙:乱世创业垂统之豪杰,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季世扶危救难之豪杰,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他以为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动乱不安的季世,而把本身比作扶危救难的豪杰,若想完成安定天下的志向,只要勤奋罢了。

曾国藩办事勤奋,在他任直隶总督时表示得最为凸起。1869年初,他进京见陛,这是他自从离京后第一次回京,前后已十几年。当时直隶虽是京畿重地,吏治败北却到了无以复加的境地。官员疲玩,讼案堆积如山,民怨沸腾。以是,曾国藩一上任,就拿吏治开刀。吴桥知县王恩照、曲阳知县万亨泰、武强知县王庶曾、迁官知县周培锦、冀州知州宋炳文、保安州知州李作棠、怀安知县谷洪德,这些人道情疏懒,不睬讼狱,曾国藩一概奏请撤职,大刀阔斧地停止整饬,吏治民风,为之一振。

此五到三勤是曾国藩对勤字的深切体验和在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纵观他本身居官从政,不管办甚么事情,五到三勤都有充分表现。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吴汝纶常常伴随其摆布,隔日就拜见一次。厥后吴汝纶出任知州,曾国藩教诲他说,居官之法不过“勤慎”二字,“勤”字以亲理细事为先。曾国藩本身事必躬亲,从而包管了每件事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很少疏失。而李鸿章则与之分歧,李鸿章警告吴汝纶,为官不必亲理小事。吴妆纶比较二人优长,还是感觉曾国藩说得更有事理,决定以他为表率。但做了几天就受不了,此中劳心劳力,实非普通人所能接受。实则这是一小我人都明白的事理,是以也谈不上法门,就看有没有这类毅力做下去了。

在直隶总督任上,曾国藩最操心的便是措置积案。据吴汝纶记录:曾国藩办理积讼,从同治八年(1869年)四月起到十一月止,结销新旧各案40191起,从同治八年(1869年)十仲春起到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止,连同闰月,共24个月,又结案90155起。均匀算下来,前一段时候,每天180多件,后一段时候,每天也要措置120多件,其勤奋程度,实在令人瞠目。在他的倡导下,直隶吏治敏捷窜改。清廷赞成曾国藩“办事当真,干吏治民风,实心清算,力挽弊习”。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