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第2页/共4页]
和祖父对视一眼,姜达从怀中取出了梁峰的手札,恭敬递了上去:“王中正,这是梁子熙新书的经文,我分开梁府之事,他也谆谆叮嘱,让我必然要把经文送与中正。这断绝之法,也是子熙先点明的。他曾说过,救人如救火,如果不拆屋隔火,岂不要把一片房舍烧成了白地?还望中正沉思啊!”
姜达胸中不由一暖:“多谢子熙体贴!如果此行顺利,你所传授的那些防疫要诀,必会救无数百姓性命!”
“又是经文吗?”姜太医不由有些动容,之前他就是用佛祖入梦来激王汶的,谁料梁丰竟然也共同了这个说法。如果没有济世之心,又何必非这些周折?
“如果真不能防,又何来佛祖入梦?为何恰好是中正碰上了梁子熙,又唤我去给他诊病?这不恰是佛家所说的一饮一啄吗?!”姜太医也豁出去了,把佛祖入梦的名头搬了出来。
但是防疫是防疫,断绝却不是小事。孝道乃是国朝最正视的人伦,如果因为分离骨肉,禁止亲人侍疾,怕是要被人横加指责,积毁销骨,落个臭名。这就不是王汶能够接管得了。
※
※
只是一眼,姜达双目就闪出了泪花。半月未见,祖父挺直的脊背已经佝偻了起来,面上红润色泽不再,反而蜡黄发皱,一副劳累过分的模样。他不由快步上前,扶住了白叟的手臂,哽咽道:“祖父大人,孩儿来得晚了。”
姜太医答道:“并非无人服侍,而是指派专人,一并顾问。这些人熟知防疫要务,得病的概率就大大减少,也能节制疫情进一步分散。”
“据姜太医所言,前去疫区倾泻石灰水的杂役,无一人传染伤寒。此事我也上报了东洋公,他大为支撑,承诺发下赋税。如果真能节制住疫病,另有重赏!只是断绝所用的医寮,实在难寻……”王汶咬了咬牙,“如果主持肯借出僧房,我愿奉上三十万钱,为佛祖重塑金身!”
“如此甚好!阿成,快去牵马来!”
等客人走后,一向坐在老衲身后的和尚皱眉道:“师父,把僧房当作医寮,万一寺内和尚染上疫症,可如何是好?”
这里是王汶专门为姜家供应的医寮,一进门,浓厚艾草气味就突入鼻腔。姜达皱了皱鼻子,也不在乎,快步向正院走去,一起上,只见数名身披麻布长袍,面带褐色布巾的男人手提着木桶,向外走去,石灰水奇特的味道从桶里传来。看来这些是去倾泻石灰水的杂役,姜达心中不由松了口气,祖父果然看了本身的信,把消毒放在了首位。
绿竹面色有些发白:“郎君,为何要送姜大夫拜别?如果伤寒传了过来,府上没了大夫岂不要糟?”
面上暴露了些镇静之色,他双手合十,道:“弟子必会经心共同,宣我佛名。”
“嗯,你去吧。”老衲的目光再次低垂,落在了面前的经文之上。
“若畏身故,又何必修行?”老衲淡淡道,“既然此事因佛祖点化为引,不如顺水推舟。如果真能防治疫病,并州信佛之人,必会倍增。这才是真正的缘法啊!”
“疫区在晋阳,间隔我们还远得很。但是无人救治,才会危及晋阳周遭。姜大夫是在积德,也是在救我们本身。”
“孝也分生孝死孝,若真毫无防备,一人之疫便会成为一家之疫、一坊之疫、一城之疫,届时就难以清算了!”
※
老衲微微点头:“此乃贫僧功德,亦是本寺法缘,多谢王施主慈悲。”
宽广的僧房内,檀香环绕。一名慈眉善目标老衲低垂视线,看着面前那卷经文。固然品目不全,但是经文确切字字珠玑,他暮年还曾听过一名西域和尚报告过近似的经句,不过用的是梵文,而非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