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簪花扶鬓长安步》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144章 求聘坐堂大夫[第2页/共2页]

不过慕皎皎听闻此言,还是点头道:“这位郎君说的没错,黄家阿叔您的确是有脚气。不过吃了些药,现在环境已经不严峻了。不过该当是大夫给配的药里君臣佐使的配伍稍有完善,导致到了最后关头,独一的一点小弊端如何都去不掉。我本来筹算忙完以后再和您说说的,现在既然这位郎君也看出来了,那他该当也有应对之法才是,就让他给你开服药吧!”

“是吗?如此说来,你的医术的确很高?”黄培元便道。

他从速转头,毕恭毕敬的对他们施礼:“某从小蒙祖父教诲,不敢打诳语。”

君臣佐使乃是中药丹方配伍的根基原则。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厥后清朝的吴仪洛做了更清楚的解释,道是‘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觉得主也。佐君觉得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以是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以是备通行领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也就是说,在一副药里头,各种药材之间的干系同君臣佐使普通,主次清楚,相互共同,相互制约,一起合作阐扬出最好的药效,才气抵抗外邪,消灭病痛。所觉得医者,除了要能辨明患者的病情,在开方剂时也必然要安排好各味药之间的干系,不成过分偏差。不然,就会导致各种百般意想不到的结果。

“是药堂没错,但倒是专门向长安城里的达官权贵们供药的药堂。你感觉,长安城里的达官权贵会放着好好的太医不消,特地跑到外头来看一个不着名的乡野大夫吗?”崔蒲笑问。

“这个好说,拿纸笔来!”彭彰当即点头。

黄培元这才想起来慕皎皎的医术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现在,她都已经是崔家的少夫人了,本身戋戋一介商户,哪有这个资格让她给看病?更何况,他这个脚气有没有,本身内心最清楚了。不消慕皎皎看,他也给对方必定的答复。

“这里不是药堂吗?”彭彰道。

崔蒲又忍不住笑了起来。“说你是乡间来的,你还真就把乡巴佬的范儿给显摆了个完整。我就实话奉告你吧,我们这个药堂里是不会配坐堂大夫的,你如果想留下做一个小药童,我们倒是能够给你留个位置。”

“某姓彭名彰,并州人士。自幼随祖父学习医术,现在略有小成,现在是出外来餬口的。” 对方不卑不亢的回应。

黄培元闻言大惊。“你果然看出来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