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声入云霄息烽烟(上)[第1页/共3页]
王舜臣吸了吸鼻子,向着走在身边的爱马靠了靠。北风吹得久了,身子都变得麻痹,心底暗骂着监守安远寨北门的监门官,却没力量骂出声来。不过他右手仍然有力的握着战弓,谷内的心波三族都有不稳的迹象,入甘谷后,只要出了城寨,他便握紧了长弓。就算因为受伤不得不改用左手控弦,王舜臣仍然有自傲将箭囊中的长箭,尽数射入拦道贼人的关键。
再回到去与不去的题目上。如果遵循预定路程定时到达甘谷,的确要冒风险,可获得的回报一样丰富。甘谷城危,众将皆畏缩,无一人敢援。但此时,一名衙前带着三十余人押着军资到达甘谷城,这是再光彩不过的演出。同时还能获得秦凤路第三号武将张守约的看重,恰好能够把向家能够有的进犯给堵归去。
在出安远寨时被监门官挡了一阵,辎重队的行进速率比估计的要慢了快两个时候。本来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前就该到达甘谷城,但现在已经近戌时【早晨七点到九点】,却还没有看到甘谷城的影子。
此时的安远寨人声沸腾,周长五百步的寨子,不知挤进了多少军民。连接南北门的主道上人头涌涌,韩冈的车队被挤得寸步难行。
从安远到甘谷,不过三十里的门路,到底还要走多久?!
王舜臣出身武家,自出了娘胎就在虎帐里打混,对军中的情弊倒是统统门清,他嘿嘿嘲笑,道:“实在这也是借口,已是军情告急,刘知城带兵驰援甘谷,李相公都不会说话,反而要夸奖。现在顿兵安远寨,只是求个安稳,未几做,就不会出错。刘知城留在安远,甘谷城沦陷便与他无关,可只要他北出安远寨,往甘谷城走上一步,就代表他已经出兵援救甘谷城。一旦没能救下,便要一体受罚。”
他又问韩冈:“三哥,上面是持续往甘谷城去,还是留在安远寨这里?”
不立即去甘谷,先留在安远寨等动静,借口都是现成的,并且最多一两天就能有个成果,如许也安然一点。何况他现在在街上,正看到了几支在伏羌城曾见过的、预备要去甘谷的辎重步队,都没有往北去的筹算。罚不责众,大师都一样,谁都没话说。就算陈举要找费事,吴衍也好、王厚也好,都有充足的来由帮他开解。
行走在朔曰的夜空下,四周没有半点灯火。除了民伕们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一点四周的空中,让步队不至于走到官道外,就再无一点亮过星光的光源。
“向家的商队也是从达隆堡返来的罢?”韩冈尚记得赵隆说过的话,“昨曰向家便在伏羌城了,这些人明天赋到安远寨。”
“不知现在寨中有多少人?”韩冈再转头看看,大书了‘劉’字的红色将旗正高高飘在寨墙上,“伏羌城的一千兵,不至于把安远寨挤成这般模样。”
“这就是安远寨?”超出一条架在甘谷水支流上的短桥,韩冈望着呈现在火线的寨堡,有些不信赖眼睛。
跟着行列前行,身前的浓黯不竭被火把遣散,而身后却又被四周涌来的暗中所袒护。脚步和车轴的吱呀声,单调的回荡在谷地中,如影随形。就像全部天下,就只剩下他们这一行人。只要偶尔随风传来的两声夜枭锋利的啸叫,让他们体味到另有其他生灵存在于身边。
“哪边都一样啊……”韩冈也感慨着,做很多,错得就多,不如老诚恳实等着上命。千年前,千年后,哪个期间的官僚都是普通德姓。人姓稳定,情面亦稳定……也幸亏如此,不然他也难在此地混出头来。
ps:离着甘谷越来越近,韩冈的这段路程即将结束。但黑暗中,仍然有暗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