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鸳鸯蝴蝶梦:民国名媛往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最小的杂志,最老的主编·[第1页/共2页]

其二,是续办停刊了58年的家庭杂志《水》。前面提到过,1937年,因战乱的影响,百口人离散各地,《水》也就被迫停刊了。而时隔几十年,这本杂志如何又起死复生,办起来了呢?这事儿的建议者不是别人,恰是张允和。

张允和的尽力没有白搭,复刊后的《水》办得更加有声有色,固然印数很少,但它的读者越来越多,传阅范围已经穿越了版图,远及西欧。闻名作家巴金先生也是它的忠厚读者之一,每期必看,乃至在本身的住址有窜改的时候还及时打电话告诉“编辑部”,以免收不到。大出版家范用先生把它誉为:“本世纪一大奇事”(《浪花集》媒介)。

而张允和对昆曲的研讨,首要还得力于她那数十本《昆曲日记》。出于对昆曲的酷爱,张允和很早就开端以细致、活泼的文笔,记录自1956年到1985年(中间因“文革”间断了15年)京华昆曲界的点点滴滴,因为这些日记大部分以昆曲为内容,故名馄曲日洒。这些日记,为张允和今后对昆曲的研讨供应了翔实的汗青参考质料,厥后,她又续写《昆曲日记》,研讨昆曲的唱腔、音韵、吐字、行腔,著有几十万字,用时几十年,为我国昆曲的研讨和生长作出了不朽的进献。

在这个精力故里里,张允和本身封本身为主编,同时兼撰稿、打印、校订、发行等职务,究竟上,这几近是她一小我的杂志。固然这本杂志很薄,但对一个早已过了知天命春秋的白叟来讲,办起来还是很吃力的。不过,她对它付与了很高的热忱,并没有因为辛苦而有所懒惰,相反,更加勤练电脑打字,因为如答应以进步效力。偶然,还是半夜时分,她就起床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为了不影响老伴的就寝,她就用衣服遮着灯光。

张允和在步人中老年后所做的成心义的事儿,首要有两大件。

这本史上绝无独一的杂志有16开大小,二十来页,情势不拘一格,内容也充满了灵性,有诗词、漫笔、日记、手札、乐谱、书法、绘画乃至蜡染等,除了部分是原始质料复印,大多数都是电脑打印出来的。《水》从不收订阅费,每期都是由张允和公费去邮局寄出,《水》还秉承担年她父亲办学的精力,不接管来自任何个人、小我的帮助,也不向外发行。厥后这个刊物被僻肓》的记者叶稚珊密斯发明,并向外界作了报导,因而天下三十多家报刊对此作了报导,有人要求订购,有人情愿出资互助,但张允和死守初志,都直言回绝了。因此能够说,它只是张允和自娱自乐的一个精力故里,也只是张允和与兄弟姐妹维系亲情的一根纽带。

实在追本溯源,复刊的直接启事是一台打字机。在周有光83岁的时候,日本一家公司送给他一部中英文电脑打字机。厥后,儿子又给他买了一部新的,服从更强一些,那部旧的就被闲置起来了。1995年2月21日,张允和说那天“是一个好日子”,因为她俄然想尝尝那部打字机好不好玩,想用它写写信。固然时年86岁的张允和是平生第一次打仗电脑打字机,不会任何输入体例,但是面前有一名现成的教员―一周有光。每当呈现题目,听到她慢悠悠的一声喊,90岁的周先生就会从本身的小书房里颠颠地跑畴昔,耐烦地帮她措置。不久今后,她竟然能够渐渐地打出连贯的笔墨了,特别是在把握了利用词组输入的体例今后,速率较着加快了。

她最早利用的是“敬爱的”这个词。1995年10月28日,她给统统的姐弟们收回了一封约稿信:“敬爱的!70年前,我们姐妹兄弟办了一个叫《水》的小刊物,明天我建议持续办下去……”《水》就是如许在停刊58年以后复刊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