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材料题[第1页/共15页]
民国初期,有人以为:“吾国自通海以来,自悲观者言之,失地偿金,国力索矣。自悲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役)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期间。”
5.浏览质料并连络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题目。
5004.50
质料三:资产阶层,因为开辟了天下市场,使统统国度的出产和消耗都成为天下性的了……陈腐的民族产业被毁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毁灭。它们被新的产业架空掉了,新的产业建立已经成为统统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题目……畴昔那种处所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况,被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来往和各方面的相互依靠所替代了。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任务公司
经济规复期间
附加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某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第8条统统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力。
主题二茶叶与天下贸易
(1)从图片和笔墨中,你能看出哪些汗青信息?
(3)鸦片战役今后,西方本钱主义列强翻开中国大门,中国被卷入本钱主义天下体系。试阐发这类环境对中国社会经济生长形成甚么粉碎?客观上带来哪些机遇?
(2)邓实以为“亚洲古学答复”如同欧洲文艺答复。评析这一观点。
《支那交际表》
(13)
1978年大事记
开端操纵电台、电影等手腕停止告白鼓吹
1982年
9.某班同窗在汗青课上展开以“汗青:中国与天下”为主题的学习和切磋活动。答复以下题目。
(1)阐发质料,申明“天之变局”是指甚么。连络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度政治体制产生的窜改。
汗青征象之一:白银成为首要货币明朝中叶后,白银成为首要货币。据研讨,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配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天下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类趋势一向持续到18世纪末。
(9)
1995年
(1)根据上述质料,完成以下表格。
——摘自迪特里希施万尼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3)材猜中,俾斯麦“班师的光荣”指的是甚么?为甚么民族自在党放弃了民主原则,批准了俾斯麦的要求?
“文革”期间
46.6%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多量商品送出去,只能令人赋闲,不能令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打击了乡村手产业,制造了浩繁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生长滞后,有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本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服从便愈大;中国产业发财愈慢,接收游民无产者的才气愈小”。
3月18—31日,天下科学大会在京召开。邓小平夸大科学技术是出产力1月18—2月21日,邓小平观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颁发南边说话3月,天下人大和天下政协侧重存眷处理民生题目,提出破解民生困难,是构建调和社会的关头
——《青年杂志》(《新青年》)发刊词(1)上述质料反应的新文明活动首要内容是、,概述该杂志对青年知识分子思惟和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
18.浏览质料,完成以下各题。
春秋战国
(5)
1
1925年
2007年大事记
质料三:取士概归书院,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书院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令大家获有提高之教诲,具有浅显之知能,上知尽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管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