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称王建国[第1页/共2页]
说到屯田轨制,它又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指的是,军队在交战、练习之余,需自食其力开垦种粮,当然这指得只是参军新兵和浅显的卫戍兵士,像经历过数次大战的精锐士卒则不在此列。
一月过后,李恪在盱眙城外建立一座高台,名为金龙台,金龙台周遭五里,各设旗号仪仗,三万雄兵,由诸将统领,各摆步地,威武雄浑。
民屯则指官府为百姓供应地盘和种子,百姓收成的谷物按比例分红,为了鼓励百姓屯田,邓愈发起将屯田的分红定为四六,官府占四成,百姓占六成。
胡大海见邓愈没有称帝立国的意义,当即慨然出列,拱手谏道:“大帅此言差矣!今蒙古鞑子把持社稷神器,而各方汉族豪强盘据一方,百姓无主,整天忐忑,如何放心?大帅智勇双全,仁义布于海内,濠洲、盱眙、高邮三府百姓无不但愿大帅进登帝位,名正言顺,安抚民气,以讨鞑子!”
在乱世,粮食既是首要的军事物质,又是吸引流民定居的香饽饽,为此,邓愈和李恪会商后,打算在濠洲、盱眙、凉州三府遍及推行屯田轨制。
邓愈闻言,枭目缓缓闭起,点头说道:“数月前,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号‘小明王’,建国大宋,已收汉人百姓之心,各路义兵更是遥尊他为共主,如果本帅冒然称帝,必成众矢之的!”
一声吹打,鼓锣高文,三万雄兵布阵相迎,邓愈身穿紫色蟒袍,在百余近卫的簇拥下,策马颠末。
有粮,便可减少兵变,令百姓、流民安居乐业,而邓愈也不消担忧今后大战无粮可用,这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果说邓愈没有称帝的心机,那是绝无能够,只是邓愈晓得,眼下还不到称帝的机会。
李恪话音一落,众文武齐齐出列奖饰邓愈反元功劳,邓愈细细聆听,已是了然世人情意,当即缓缓起家,凝声说道:“诸公的赞语,实在过誉!本帅临危受命,诸位不以本帅年幼粗鄙,倾力互助,本帅非常感激,现在,本帅已为一军之首,威如诸侯,又另有甚么可期望的?”
喝音回荡,邓愈端坐首位,一时候严肃非常,邓愈把手一招,遂叫世人起家,当即应下称王之事。
当晚,邓愈招来李恪,一同参议繁华吴国的事情,濠洲、盱眙、高邮三府近年来战事不竭,百姓逃离,农耕废弛,作为邓愈的根底之地,快速繁华三府,便成了当务之急。
李恪请邓愈登台,进冠冕、受印玺,邓愈定国号为吴,世人三跪九叩,齐称吴王。
叶德新见邓愈这般神采,灿然一笑,微微点头,拱手又道:“现在大帅威震淮南、浙东,三府百姓都愿奉大帅为主,大帅如果没有称帝之意,可暂为吴王,先稳世人之心!”
封赏即定,众臣齐谏,暂定都城于盱眙,邓愈采取众臣建议,命人在盱眙修建王宫。
文职封赏完后,鼓响三通,邓愈站在金龙台上,俯视三万雄军,如似指导江山,封胡大海为征东将军,爵位乡侯;董清为征西将军,爵位乡侯;张棋为征南将军,爵位乡侯;邓铭为征北将军,爵位乡侯;吕珍为镇东将军,爵位亭侯;常遇春为镇西将军,爵位亭侯;韩猛为镇南将军,爵位亭侯;祁洪为镇北将军,爵位亭侯。
这时,破虏军首席谋士李恪率先列席,侃侃而谈道:“大帅当前坐拥三府之地,雄兵近五万,文有李云起、郭宏琰、张宁嵇、宋子轩、叶维章、徐岩川等人出运营策,武有胡通甫、董擒虎、张志远、邓伯义、吕国宝、常伯仁、韩济真、祁明泽等将冲锋陷阵,文武班底深厚,王霸之基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