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讨伐齐国[第1页/共3页]
“嗯?曹相此话何意?”
也恰是二十年的偃旗息鼓、疗摄生息才有了现在的汉国。
刘塬看了看地上跪着的曹岳,言道:“朕知曹相之谏!但若就此息事,齐国必再如洛阳那般再害我汉国百姓!到当时苦的还是百姓,倒不如一战而决中原之霸主!叫天下安宁!曹相如果不肯互助,尽可归老。”
刘塬越说越愤恚,最后竟是大声叫了起来。
但明天,他却一变态态。
刘塬方才的话的确是重了。
最后使得谷从秋与四皇子刘永镇离心离得,陆预更是投奔了太子党,只剩下卫科一人独木难支。
别的事情曹岳都能够帮刘塬给办了,但是兵戈这类事情曹岳是最为反对的。
“臣在!”
曹岳答道:“黄河决堤之事是齐国人所为,但倒是在晋国上游蓄水,其与晋国必定有所商讨。如若齐军借道于晋,兵陈河东蒲板,怕是……”
谁的心机都能够猜,但天子的心机是毫不能猜的。
刘塬深吸了口气,说道:“日前朕诏见过安南将军易光,他本是晋国人,亦是叫朕谨慎齐国人之所行。他言关中之兵险不在汜水,而是河东。此事不成不防。”
他接着说道:“六爷此去榆林必与蒙国有所和谈,两国榷场之贸易必然准期而举。两国邦交亦定为之一新。方才听宋侍郎所言,六爷又救了铁利可汗之女,那两国数年以内必无嫌隙。六爷一贯深知皇上心机,凡事不消人教,必能使蒙国在汉齐交兵之时无趁虚南下之设法!”
曹岳好似已有些发觉,但宋宪却不明就理,还觉得这是对曹岳说的。
刘塬也发感觉本身情感颠簸太大,做了个深呼吸,平复了一下表情。
“嗯?”刘塬一愣,问道:“他不在榆林?他那里去了?”
曹岳跪在地上又说道:“臣请皇上三思!战必与百姓有害!”
刘塬此时才反应过来曹岳的话中音。
曹岳一听,赶紧在御床上跪了下来。
对于曹岳来讲,本身是那种治世之能臣,毫不是祸民之奸相。
“皇上息怒!”
“皇上!”
天子刘塬说道:“是呀,招他返来做甚?与朕拆台么?没他在长安城朕还安生一些。”
曹岳说的话极有事理,但他话里话外还是还在说刘永铭现在已经势不成遏了。
宋宪这是成心与天子说,曹岳只是在天子面前诽谤刘永铭,刘永铭并不晓得天子是如何想的。
不能是崔浩,更不能是王猛。
二十年来曹岳对刘塬自是忠心不二,汉国现在蒸蒸日上的情行就是曹岳与刘塬相辅相成才有的这般风景。
他此时心中只要征讨齐国,对别的琐事并不在乎。
此时的他不管不计,孤注一掷。
而所谓的“这此事情”,在曹岳的语境中指的是榷场之事。
刘塬言道:“无妨。朕已令丁车骑坐镇关中,除卫戍军外还兼着九门提督,有他的杀名在,关中世家不敢乱来!”
刘塬又唤道:“曹相!”
宋宪说:“臣之密探发来动静之时,六爷恰好出了榆林,往北行了。说是要前去塔利城。”
刘塬说道:“先河!”
“臣在!”
但与齐国开战,却又是刘塬夜思胡想之事。
刘塬好似与豫王一样变得有些暴戾起来。
曹岳赶紧说道:“臣非是不肯助战,乃是另有后顾之忧。皇上如果真要起兵讨伐齐国那……依臣之意,当发道密令将六爷从榆林府招返来!”
曹岳这话仿佛是在说宋宪已经成为了刘永铭的人了,到处在为刘永铭辩白,他的话不成以多信。
不管曹岳是想提示、表示,或者是想要诽谤刘永铭,他此时也只能这么说了。
那就是,别看刘永铭不在朝堂之上,但他所做的事情一向就没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