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执手[第1页/共4页]
蕙罗一时髦起,提笔临了“卿佳不”以后数字请内侍带给赵佶:“吾诸患,殊劣殊劣。”
赵佶蒲月时已将蔡卞贬知江宁府,章惇任山陵使期间,台谏数次在朝堂上要求罢其相位。御史中丞丰稷道:“章惇当国七年,窃持威柄,祸及天下,勇于害贤,勇于杀人,且包藏诡计,发为贰言。陛下为何尚待他优容至此?祖宗怒章惇久矣,今付陛下震之;上帝怒章惇久矣,今命陛下诛之,陛下为何还顾忌他而不判定实施?”
赵佶道:“姐姐焉知我过来不是向姐姐讨彩头。”
字也得如原帖般萧洒流丽,观之若见赵佶笑容。蕙罗冷静看了,却偶然绪作答,也怕写多了他会多想。少顷问内侍:“官家在斋宫,可曾缺甚么?”
杨日言但笑不语,朝她长揖,退后数步,才回身拜别。
刘清菁笑道:“官家是怕她见到蔡王,让你输了赌约罢?”
辅臣纷繁道:“陛下赐与章惇恩礼委实过厚,他既然乞知越州,就让他去罢。”
内侍承诺,再对蕙罗道:“典饰娘子还是给官家写点甚么罢,不然官家问起,我也不好交差。”
太后老泪纵横:“向氏兄弟,个个温良和顺,本有辅政之才,但因老身的原因,都放弃宦途,安于近况。官家即位,原成心封他们为使相,享有宰相的俸禄,老身也为他们推却了……不想仍然落得人话说,采取了几位来宾,就被人抨击至此!”
刘清菁一伸手:“拿来。”
赵佶微微瞬目,却仍引而不发,对章惇未宣布任何惩罚。
赵佶笑而不语。
刘清菁眉眼弯弯地迎上他目光:“你别担忧,只要你谨守法则,我也不会坏了端方,不会方向十二哥的……”
“不得执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爱,数惠告,临书欣然。”
八月末,元祐皇后从永泰陵返来,对太后、太妃及赵佶哭诉:“灵驾发引至巩县时,赶上大雨,山陵使章惇竟然先去幕次蓬帐避雨,护送哲宗大升舆的臣僚侍从也接踵跟从,让大升舆陷于泥塘中,一向到夜间都无人摒挡,竟露宿于野。”
侍御史陈师锡说得更明白:“章惇包藏诡计,发为贰言,欲策立别人。若非皇太后圣谋前定,则陛下腐败之躬,置之何地?章惇之罪过,莫大于此。”
赵佶听了这些话都沉吟不语。倒是左正言陈瓘看出了他难堪之处,将章惇之罪从策立别人的话题上引开,进言道:“章惇独掌政柄,首尾七年,随其喜怒,恣作威福,薄神宗,累宣仁。又乐于用兵,乃至陕西民怨四起;好大喜功,大兴土木,耗竭内府之财。不顾人之怨怒,不惧天之谴戒,称之为流俗。还曾将邹浩等言官入狱以绝言路,天下震骇,人多自危。赖宗庙之灵庇佑,朝廷国度才未闹事情。哲宗信赖章惇,章惇却将国度废弛至此,累及哲宗。当年那些诡计密计虽多由蔡卞主谋,倒是章惇在判定力行。蔡卞虽已贬放于外,但章惇若在朝廷,如何能除祸国之根?”
未料赵佶收信后竟让杨日言连夜从斋宫赶回,宫门一开杨日言便去找蕙罗,问她:“典饰娘子贵体违和?”
刘清菁做嗔怒状:“公然拿不出罢?你煞费苦心肠在宫中造这个谣,是想断了十二哥的念想,也逼蕙罗嫁不成他。现在又让十二哥出宫外居,想来我与你打这赌竟是吃了大亏,你先就把敌手赶走了,又把蕙罗捆在本身身边,却让我如何取胜?如此不公允,休怨我打消赌局。”
刘清菁道:“彤史记录。你若临幸她,彤史必有记录,且给我看看。”
今后病倒,亦不再理赵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