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瑶华[第1页/共3页]
翌日太后公然在帘中发起废元符皇后,复瑶华宫皇后位号,并细述当初章惇假拟太背工诏之事,说立元符过程有违典礼,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应当废掉。曾布有备而来,上前力图:“废元符之事千万不成。以捏造手诏之事废她当然有理,但一则会彰先帝之短,二则主上以叔废嫂,事理未顺。”
曾布承诺。赵佶想想又道:“太后或还成心复瑶华宫位号,只是一帝一后,乃万世常理,两宫并列,毕竟不当,此事也望枢相略加劝止。”
太后叹了感喟,扶起赵佶,道:“也不关你事。让先帝皇后为我分忧,原也有理,若那皇后还是瑶华宫,我岂有不准的……”想起旧事,不免心伤,引袖拭了拭眼角。
曾布见她语意果断,势不成改,遂目视赵佶叨教,赵佶亦微微点头,曾布便欠身道:“如此就遵皇太后旨意,瑶华元符,两存为便。”
“这可奇了,”郑滢笑道,“那天夜里臣妾让她在我阁中薰衣呢,也有人看着,她哪有那工夫跑去圣瑞宫。”
曾布会心,道:“理应如此。若已复位号再迎入禁中,则须用皇后仪卫,确切镇静。”
赵佶一笑,警告曾布道:“反对废元符一事及如此宣召瑶华宫,卿等当作本身的定见就好,切勿对太后说是朕的意义。”
郑滢道:“先帝驾崩,元符皇后哀毁过火,传闻身材衰弱,常卧床不起,或是以不能定时定省,想必过些日子就好了。”
司宫令又道,宫正叨教,犯宫禁之罪的那位浑家如何措置,太后道:“既然她已遭断舌,就不必再取她性命了,逐出宫罢。”
太后又道:“刚才我和官家对话,你一句话都不说。对元符之事,倒是如何看?”
太后对劲,命众臣商讨相干典礼,旋即回宫。赵佶又留下曾布,私语道:“瑶华宫未复位号前,先宣召入禁中,然后当日或次日再降制,以免仓促镇静。”
“章惇竟然在捏造的手诏里称‘非斯人其谁可当’,一想起这句话老身就气不顺!”太后肝火攻心之下猛咳数声,郑滢忙上前为太后抚背安慰。
太后道:“未需求循前例罢,自我作古,有何不成?”
太后再提复瑶华宫皇后位号之事,曾布道:“此事无前例可循。之前事例,只要嫔妃薨后追册为后,未有生复位号者。何况有元符皇后在,若再复瑶华宫,恐两宫难并处。”
“恰是,朕意与卿同。”赵佶当即道,“太后必会让你们议这事,还望枢相于帘前坚执此议。”
赵佶一闻,当即起家,跪下拱手道:“孃孃,此事非同小可。元符皇后乃先帝力排众议而立,常向人奖饰其美德。臣是承先帝遗制即位的,若臣现在废元符皇后,还以捏造手诏之事为由,在世人看来,难道忘恩负义,成心彰显先帝之短,意指先帝识人不明,决定有错,且违逆不孝?何况臣与元符皇后是叔嫂,岂有以叔废嫂,代兄休妻之理?若实施,恐事理未顺,将为千夫所指。”
而此时,赵佶已在迩英阁召曾布伶仃入对,将太后欲废元符皇后之事奉告他,曾布亦反对:“不成,陛下不宜是以事落人话柄。”
曾布道:“太后钟爱瑶华宫,此事臣说恐怕无用。韩忠彦是太后信赖的人,由他帘前开陈,太后或能听纳。”
“先帝活着时她已经是如许了。”太后旋即又想起旧事,忿忿道,“她仗着先帝宠她,为了立她为后,连老身的手诏都敢捏造,以是不把老身放在眼里。”
司宫令领命,去处宫正传旨。太后又对赵佶道:“这些事,原该皇后主理,但她现在身子不便,也理睬不得这乱七八糟的事,少不得又推给老身。老身忙完国事忙家事,老是不得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