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正室[第2页/共3页]
蕙罗在一旁听着,从她语意口气猜到她是某位亲王的夫人。现在已娶妻的亲王有三位,申王赵佖、端王赵佶和莘王赵俣。蕙罗见她说这大王不好色,未纳一妾,顿时对那亲王有些寂然起敬,赵佖与赵俣的模样在脑海中瓜代呈现,她不由开端在想此人应是哪一名。
这话一出,几近统统人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向太后无亲生子,只为神宗生了长女延禧公主,但公主却在十二岁时病逝了。瑶华宫孟氏无子,曾经生过一个女儿福庆公主,可惜幼年短命,环境正与向太后不异。太妃明说瑶华宫,但明显锋芒直指向太后。
“还是我不如太后有福。”太妃还是衔着笑意说,“大王们的新妇都是太后的儿媳,而我现在端庄的儿媳只要一个,偏还没心没肺的,整日闭门不出,已有一两月没去圣瑞宫见我了。”说着一指那兀自空着的中宫坐席,道:“我倒还罢了,看看,本日是太后宣召,她竟然还没来。”
太后淡淡道:“瑶华宫当年是太皇太后从上百世家女当选出来的,在宫中又经悉心j□j,天然知书识礼,进退合宜,娴雅淑慎,足可母范天下,绝非别人可比。怎奈官家重色彩,闹出这么一桩事来……当年太皇太后说过,娶妻娶德,须是好出身,过分娇媚却不识礼义的人收在房中便可,硬把她扶作正室,任谁看了也不像。”
“可贵他用心至此。”太后感慨,看着王夫人的眼中尽是和暖笑意,“素绚,我这些儿子里,就十哥最让我费心,你也是我精挑细选出的新妇,现在见你们这般敦睦,我内心真欢乐,也不枉当初为他操的这份心了。”
午间太后赐宴于受厘殿,太妃、大长公主、唐氏、王夫人及其他数位宗室戚里妇人皆相随而往。行至受厘殿前,众妇人纷繁仰首看那新题的匾额,此中一名少妇数着上面的字念叨:“受……厘……”
太妃道:“现在中宫的人都说是我们不准她去看官家。这话我没说过,想必太后也不是这意义罢?”
婆媳二人叙谈半晌后,圣瑞宫朱太妃终究现身了。朝太后福了一福,太妃即主动在太后西侧席位坐下。见太妃入内时王夫人已当即起家,待太妃落座便向她见礼,太妃端然受了,才抬手表示夫人平身,笑道:“十哥这新妇不错,现在身子不便利也挂念着太后,不辞辛苦地入宫存候,和十哥一样,真是孝敬。”
“厘”她念成了“离”。王夫人听后侧首看了看那少妇,明显明白她念错了字,但旋即又悄悄转过甚去,并未出言斧正,而她身边的唐氏则明朗地笑了笑,口齿清楚地对那少妇道:“不是受离,是受禧。取宣室受厘之意。”
太后欣喜地笑笑,打量她斯须,又抬高些许声音问:“他可曾因偏宠侍儿姬妾萧瑟过你?”
十哥?蕙罗快速一惊,太后话音才落,她已刹时忆及赵佶对她的几次无礼之举和与几位宫中女子的调笑景象。
夫人摇点头:“未曾。结婚以来,我们从未红过脸。”
这时太后已举步上殿前石阶,听闻此言即回顾,微微一笑:”好人家女儿终是与众分歧。看了看唐氏,又转顾大长公主,V甘,,
这位大长公主下嫁吴越忠懿王之曾孙钱景臻,生子名钱忱。论辈分她是今上祖姑,但春秋尚比太后太妃小几岁,新娶的儿媳也才十六七,是仁宗朝闻名言官唐介的孙女。唐氏面貌并不美艳,但端倪清秀,言止高雅,随大长公主入内接管钗冠簪戴后拜谢如仪,面对太后太妃的扣问应对得体,落落风雅。太后朝大长公主点头,以示赞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