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升官[第2页/共2页]
隆昌帝倒迟迟未对峙后的事情表态,到结案头的折子一概留中不发,底下人各自揣摩着皇上的心机,却也不敢妄下结论。直到赵铭城这首悼妻赋立名都城,隆昌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嘉奖了一句:“朕听闻赵探花结发爱妻归天后,他整整七年未另娶,鰜蝶情深,不过如此,我朝缺的恰是如许有情有义的官员啊。”
中宫皇后五年后果病仙逝,隆昌帝出于各种考虑,并未另立新后,而是将当时的张贵妃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现在镇静贵妃所出的三位皇子,已经有两个到了能够开牙建府的年纪,此时请立皇后,背后的企图不言而喻。连赵老太太听闻此事以后,都同赵铭城感慨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张家的吃相未免太丢脸了些。”
往年邻近年关,都城中的各大衙门都忙着措置年关事件,以备正月封笔,朝堂上正该是一片风平浪静。而本年的各部却一变态态的躁动,礼部尚书带头上书,言先皇后仙逝已五年不足,每年年节大典都无中宫主持,实在不像,恳请皇上令立新后,以安天下。礼部尚书的这道折子一石激起千层浪,跟从厥后的折子便如雪片普通飞到了皇上案头。
对于当年赵给事中宠妾灭妻与诚毅伯府翻脸一事,很多年长的御史还模糊有些印象,可面对隆昌帝嘉奖,谁也不至于活腻歪了上前同皇上说:“您夸错人啦,赵探花七年未娶那里是因为思念亡妻,那是因为府中有个短长的姨娘!”
赵铭城在年前受了隆昌帝的嘉奖,就已接受宠若惊,谁知年后竟迎来了更大的欣喜,虽说他不过是隆昌帝用来均衡太子和张家两边权势的一颗棋子,可天子毕竟是天子,从手指缝里漏些好处,也充足让平平无奇的赵家在都城中稳稳的站住。赵铭城本来已经同镇国公府有了默契,去户部做个侍郎,熬上几年资格,才气合作摆布侍郎一名,没想到现在一步到位,直接免除了多年的辛苦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