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升官[第2页/共2页]
非论隆昌帝是不是信口胡说,他总算直接表达出了对先皇后的正视和不想立后的态度。因而先后果议立皇后而掀起的风波,就如许垂垂淡去。此事固然掀过,可皇上明显没有就此罢休的意义,一过了年,礼部尚书就以年老不堪重担为由要求致仕。隆昌帝虚留一番后,便准了他的要求,又指了资格最长的礼部左侍郎代替尚书位,而空出的礼部左侍郎一职,隆昌帝直接否定了内阁给出的几个名字,转而指了赵铭城。动静一出,立即如冷水泼进滚油中,朝中顿时就炸开了锅,不但礼部那些在熬资格盼着升职的侍郎心胸不满,御史大夫和六部官员也纷繁上书,言赵铭城不过三十出头,资格尚浅,当年豁升姑苏知府已是例外,现在再次豁升,实在难以服众。隆昌帝则对言道:“赵卿十八岁得中探花,十几年宦途,本不算资格陋劣。若按众卿所说,莫非要让那些三十多岁方考中童生的人担负高位不成?”隆昌帝二十八岁亲政,现在已有二十年,早就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性子,在朝臣们的反对之下,他反倒较上了劲,干脆下了一道旨,又让赵铭城兼任太子府侍讲学士。旨意一下,有些上书抗议的官员才回过味来,皇上此举,大抵是对张阁老之前的行动有所不满,又顾忌张氏一族权势过大,是以汲引太子一系的官员,为太子稳固职位。很多人想到了赵铭城同镇国公府弯弯绕绕的姻亲干系,这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