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见招拆招[第2页/共2页]
他不做寿辰,既是不想劳民伤财,也是不肯意想起旧事。
“臣附议。”
殷稷微微一点头:“准。”
两人眼看着就要吵起来,殷稷目光扫过人群,户部一五品侍中会心上前:“皇上,诸国使臣不日便会离京,臣发起将使馆借与学子们居住。”
殷稷揉了揉颈侧的伤口,难耐地换了的姿式:“秦卿,你说呢?”
可他当真觉得,提示了言官就能因为这点流言流言,逼得他这个天子低头?
“那你说如何办?”户部尚书愤怒道,“你另有别的体例吗?”
那他们就不是诤臣,而是蠢货了。
他渐渐坐了归去,指尖悄悄敲着龙椅上的龙头:“在荀卿开口之前,朕先讲个故事吧。”
朝臣们对视一眼,神采各别,有说分歧规制的,也有说权宜之计,理应不拘末节的。
殷稷扶着龙头站起来,居高临下地看着朝臣:“诸卿觉得,二子孰孝孰不孝?”
“参天楼哪比得上荀寺卿的佛经有效,就劳烦荀寺卿为朕抄千卷经籍祈福吧。”
“若开放使馆,居住地可够。”
殷稷低笑一声:“如何,在荀卿面前,朕连说话都没资格了?”
他们当然是想要个诤臣的隽誉,可因为这类没有证明的流言就朝天子发难,也过分笨拙了些,太后不是天子生母,人尽皆知,如果今后当真查出些不好的事情来呢?
祁砚叹着气摇了点头,即便开放使馆,也不敷以将居无定所的学子们全数收留。
侍中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臣觉得能够开放英魂塔,供学子借居。”
那是摆放着大周功臣灵位的处所,崇高严肃,怎能容旁人轻渎?
长久的温馨过后,群情声逐步热烈起来,祁砚上前一步:“回皇上,向来子不言父过,即便当真有错,亦当跪劝之,亦有代父受过之嘉话,故臣觉得,宗子为孝,次子非不孝,乃大逆。”
秦适看向祁砚:“下官有一事想就教祁参知。”
朝臣们这才闭了嘴,躬身施礼,殷稷赶紧起家,可就在他要分开的时候,荀宜禄俄然开口:“皇上且慢,臣另有一事要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