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注释[第1页/共4页]
[4]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1]事见《左传·襄公十四年》。
[6]《兔罝》之兔为於菟,最早由宋朝王质提出,闻一多《诗经通义》亦有证明。
[15]事见《左传·昭公十八年》。
[2]关于春秋和战国两个期间各自的起止年代,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繁并无定论,只要战国终究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无贰言(请参看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战国史与战国文明》)。本书偏向于采取范文澜《中国通史》说,即春秋止于公元前481年,战国始于公元前403年,春秋与战国之间有78年的空档,可称为“春秋战国之际”。
[2]《诗经·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11]见《左传·定公八年》。
[9]事见《左传·僖公十四年》。
[11]事见《左传·闵公元年》。
[15]事见《左传·宣公十二年》。
[20]见《论语·八佾》。
[5]据《左传·僖公九年》,里克和丕郑支慎重耳;但据《国语·晋语二》,他们中立。
[5]赵氏家属的鼻祖是赵夙,然后顺次是共孟、赵衰(赵成子)、赵盾(赵宣子)、赵朔(赵庄子)、赵武(赵文子,亦即“赵氏孤儿”)、景叔、赵鞅(赵简子)、赵毋恤(赵襄子)。赵襄子归天后,他的弟弟摈除襄子指定的交班人,自主为家君,这就是赵桓子。桓子即位一年后归天。国人以为桓子的得位分歧适襄子遗言,便杀了桓子的儿子,立襄子指定的赵浣为君,是为“献侯”。此事在本中华史第二卷《国度》第三章曾经提到。
[16]请参看雷海宗《中国的兵》(中华书局2005年版)及书后附录王以欣《当代的战役法则和侠义精力》。本节参考该书和该文之处甚多,没法一一说明,谨此称谢!
[12]《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8]事见《左传·僖公十年》、《史记·晋世家》。
[12]见《左传·僖公四年》。
[15]见《诗经·郑风·出其东门》、《诗经·陈风·东门之池》。
[1]吕甥名饴(读如仪),是晋侯的外甥,采邑在吕(今山西省霍县西),以是叫吕甥。又因为阴(今山西省霍县东南)、瑕(今山西省临猗县四周)也是他的采邑,以是也叫阴饴甥、瑕吕饴甥。
[12]本节综合《左传·昭公元年》、《国语·鲁语下》。
[3]以上事见《左传·宣公十二年》。
[16]据《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烝于齐姜”,生秦穆公夫人穆姬和太子申生。烝,就是与母亲辈的女人产生性干系。齐姜是甚么人,有争议。
[13]语见《左传·昭公十八年》。
[11]本节所述综合了《左传·僖公十五年》和《国语·晋语三》。
[28]均见《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8]《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0]请参看《左传·定公八年》杨伯峻注。
[15]见《国语·晋语二》。
[10]《诗经·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