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7章 藩镇割据[第2页/共3页]

平卢 营州 安禄山 三万七千 镇抚室韦、靺鞨

叛军也剑拔弩张。李希烈的亲兵和养子一千多人围着颜真卿舞刀弄枪,破口痛骂,一副就要吃人的模样,颜真卿却面不改色,纹丝不动。李希烈只好用身材护住这位大唐的太子太师,客客气气请停止营,拿出那四小我的信来讲:四王不约而同推戴本帅,莫非不能申明一点甚么题目吗?

德宗只好再逃。

是以,本次内哄安定后,藩镇的力量更强大了。德宗之孙宪宗继位时,天下藩镇总计四十八处,不向中心申报户口的十五镇,每年上缴财税的仅八镇,可谓尾大不掉。[175]

颜真卿说:甚么宰相!你们没传闻过颜杲卿吗?那恰是家兄。老夫年近八十,只知守节而死,岂能受此勾引?反倒是尔等,倒行逆施,只怕死无葬身之地!

陇右 鄯州 王忠嗣、哥舒翰 七万五千 备御吐蕃

这是继玄宗和代宗以后第三位逃亡天子,赶来护驾的就是前面说过的神策军。兵变了的平叛军队在长安拥立了一个退居二线的节度使为天子,先称秦,后称汉,逃亡在外的德宗则只好下诏赦免那五个称王的藩镇。不过,情愿承情的却只要三个,别的两人一个持续南攻,一个自称楚帝。

李希烈便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名曰“坑颜”。

是军阀就会混战。实际上,安史之乱后,遭到重创的唐帝国之以是没有当即灭亡,启事之一就在于这些军阀们本身要混战,谁也不能一家独大,谁也不能一统天下。是以哪怕灭了大唐,培养的也只是分裂状况的五代十国。那但是一桌五道主菜轮番上,四周摆了十碟凉菜的宴席。

经验惨痛啊!

刁悍的李希烈是安史系藩镇李忠臣的养子。并且,就像黑社会里常常会产生的故事一样,他在羽翼饱满以后摈除了养父和主帅,本身当起节度使来。对此,朝廷一点脾气都没有就赐与了追认。此次他把事情闹得更大,帝国当局也仍然忍气吞声,只是派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宣慰”。

安史系镇区的统治体系,是军政合一的。节度使是最高军事长官,也是最高行政长官。他的军队遍及全区,由私家任命的镇将来带领。镇将的部下,也是私家的。是以,镇将刁悍,就能改换统帅;统帅刁悍,就能对抗中心。中心系的节度区固然没有这么霸道,却也一定必然听话。[170]

新藩镇能够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中心系,也就是帝国新设节度区,任命当局军的将领担负长官。如许做,当然是为了报酬那些平叛有功的人。但,前面有节度使造反,前面就册封更多的节度使来停歇,难道饮鸩止渴?

北庭 庭州 封常清 两万 防制突骑施、黠戛斯

天子只好仓促出逃。[173]

颜真卿说:甚么四王?四凶罢了!

李希烈无可何如,但也不会停下兵变的法度,朝廷则只好调兵遣将。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受命带领五千人马,从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前去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御敌,却没想到走到半路就兵变了。

朔方 灵州 王忠嗣、郭子仪 六万四千 捍御突厥

河东 太原 王忠嗣、安禄山 五万五千 捍御突厥

换句话说,京畿以外,几近都是藩镇。

更糟糕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部下的将领,投降今后也成为大唐的节度使。这就是安史系。安史系的将领,多数是胡人或胡化的汉人。他们的权势范围,也多数是胡化程度较深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特性是民风彪悍,崇尚武力,跟吟诗作赋风花雪月的长安,仿佛两种文明,两其中国。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