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逸羽风流》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51章[第1页/共4页]

元朝处所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体制近似中心,也有丞相、参知政事等官。明初因循元制,后改称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但风俗仍称为\\\"省\\\";长官为摆布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明朝有战事时,派朝臣出巡处所,措置军务,称为巡抚。遇有军事题目连累几省,巡抚不能处理时,则派总督措置。总督巡抚都是临时差使,不算正式处所官。清朝总督巡抚才成为牢固的\\\"封疆大吏\\\",巡抚是省级的最高长官,总督则统辖一省或两三省的军民要政。如许,布政使就尽管财务和人事,成了督抚的部属了。

明清一省分为数道,道下有府有州。府州的长官称为知府、知州。其佐贰,府有同知、通判等,州有州同(同知)、州判等。有两种州:直隶州略即是府;散州附属于府,和县相称。

当代有博士、助教等官。秦汉时博士掌通古今、备参谋。汉文帝时,《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立博士,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并置博士弟子学习经术。汉朝博士是太常的属官,以是有太常博士之称,以聪明威重者一报酬博士祭酒[16]。魏晋今后历代所设的太常博士只是礼官的性子,和作为教官的国子博士、太学博士等职掌分歧。晋代以博士为国子学和太学的教官[17],并设助教作为博士的副职,后代沿置,直到明清中心教诲机构国子监另有博士和助教。北魏今后处所教官一度也称为博士、助教。

春秋时已有将军称呼。战国有大将军,厥后又有摆布前后将军,秦汉沿置。汉朝另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职位都很高。别的另有临时设置的将军,比方对匈奴作战则置祁连将军,对大宛作战则置贰师将军等。汉朝略次于将军的是校尉,各依职掌定名。比方掌骑士的称为屯骑校尉,掌西域屯兵的称为戊己校尉等。魏晋今后,将军和校尉项目繁多,此中很多是虚衔,如云麾将军、振威校尉等,这里不细说。

考铨就是铨选测验,其内容是身、言、书、判四科:身:边幅要端方;言:言词要清楚;书:字要写得端方美妙;判:要有审断案牍疑议的才气。

附带说一说传授。宋朝府州开端设传授,卖力教诲所属生员。明清府学设传授,州学设学正,县学设教谕,各以训导作为副职。至于处所最高的教诲行政长官,宋朝各路一度设过提举学事司,这是清朝各省提督学政的前身。

我国从古就很正视图书的保藏和校订。汉朝御史中丞除作为监察官外,还在兰台掌图籍秘书,其下有兰台令史掌校书定字。东汉的秘书监以及厥后增设的秘书郎、校书郎都是专管图书的官员。办理图书的机构普通称为秘书省。唐朝秘书省一度称为兰台,这是因为兰台是汉宫的藏书之处。唐朝内廷有保藏经史子集的宏文馆和修写\\\"御本\\\"的集贤殿书院[14],设学士、直学士、修撰、校理等官,并有校书郎、正字等,处置图书的办理、修撰和校订。宋朝把保藏图书和编修国史的单位合称为馆阁:馆指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阁指秘阁和龙图、天章等阁[15]。明朝馆阁之职并入翰林院,以是翰林院也就称为馆阁了。

三品阶勋爵品--当代把职官分为多少品级,通称为品。汉朝以禄石多寡作为官位凹凸的标记,比方九卿是中二千石,刺史、太守之类是二千石,县令是千石到六百石,禄石分歧,月俸支出分歧。曹魏时职官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隋唐时九品又分正从,自正四品起,每品又分高低二阶,共有三十级。明清加以简化,九品只各分正从,共十八级。隋唐时九品以内的职官称为流内,九品以外的职官称为流外。流外官颠末考铨转授流内官,唐朝称为入流。清朝不列入九品以内的官称为未入流。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