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学三字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4章[第1页/共10页]

黄土汤(《金匮》) 治先便后血为远血。亦治衄血、吐血、血不止。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 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

侯氏黑散(《金匮》)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敷者。《外台》治风癫。

导水茯苓汤 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按而陷落。胸腹喘满,不能转侧安睡,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出如割,或如黑豆汁而绝少。服喘嗽气逆诸药不效者,用此即渐利而愈。

大黄 羌活 枳壳(各三钱)水二杯,煎八分服。

麻黄附子汤麻黄(三钱) 炙草(二钱) 附子(一钱)水二杯,先煮麻黄至一杯半,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日作三服。此即麻黄附子甘草汤,分两略异。即以温经散寒之法,变成温经利水之妙。

喻嘉言曰∶凡遇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症,舍此方再无他法可施。予每用小囊佩带随身,恐遇急症不及取药,且欲吾身元气温养其药,借手效灵,厥功历历可纪。即痘症倾圮逆候,服此亦可复生。

蒲灰散(《金匮》) 厥而为皮水者,此主之。肿甚而溃之逆证,厥之为言逆也。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风痱,身材不能自收持,口不言,昏冒不知把柄。或拘急不能转侧。方出《金匮》附方。

苏合香丸 治注痛。

稀涎散 治中风口噤,并治单蛾、双蛾。

六君子汤 此方为补脾健胃、祛痰进食之通剂,百病皆以此方收功。

甘草干姜汤(《金匮》)炙甘草(四钱) 干姜(二钱,炮)水二杯,煎八分服。

桂枝(二钱) 桃仁(十七枚,去皮尖) 大黄(四钱) 芒硝(七分) 甘草(七分)水二杯,煎八分,去滓,入硝二沸,温服。

半夏 浓朴 茯苓(各三钱) 紫苏叶(一钱)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

麻黄人参芍药汤(东垣) 治吐血外感寒邪,内虚蕴热。

血症方

防风 附子 天麻 枣仁(各二钱) 羚角 肉桂(各八分) 羌活 甘草(各五分)水二杯,煎八分,入竹沥五钱,姜汁二钱五分服。

补中益气汤 治劳役饥饱过分,致伤元气,气虚而风中之。此类中民风中虚证,更有七气上逆,亦名誉中,宜越鞠丸之类。

虚劳方

六味地黄丸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凡统统吐血、下血、咳嗽、不眠、骨蒸、遗精、淋浊,属于阴虚者,无不统治之。

即理中汤加附子三钱。治反胃,加茯苓四钱,甘草减半。

炙甘草汤(《金匮》) 肺燥、肺痿、咽痛、脉代等证。

苏子降气汤 治上盛下虚,气喘等证。

生地(四钱) 桂枝木(一钱) 阿胶(一钱五分) 炙草(二钱) 人参(一钱) 麦冬(二钱五分) 枣仁(原方火麻仁,一钱五分)加生姜一钱,大枣二枚,水一杯,酒半杯,煎八分服。

桑叶(经霜者去蒂,三钱) 人参(一钱) 石膏(二钱三分,研) 杏仁(去皮尖,一钱二分) 甘草(一钱二分) 麦冬(一钱) 枇杷叶(去毛蜜炙,一钱三分) 黑芝麻(一钱五分,炒研)水二杯半,煎八分,热服。痰多,加贝母三钱;或加梨汁半盏。

小青龙汤 治统统咳嗽。方见《伤寒》。方中随寒热真假加减。唯细辛、干姜、五味三药不去,读《金匮》者自知。

泽泻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 白术(各二两) 桑白皮 紫苏 槟榔 木瓜(各一两) 大腹皮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五分)上 咀,每服一二两,水二杯,灯草三十根,煎八分,食远服。如病重者,可用药二两,又加麦冬及灯草半两,以水一斗,于沙锅内熬至一大碗。再下小锅内,煎至一钟。五更空心折。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