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吊梨汤[第4页/共5页]
后街上前两日新开了家熏肉店,这时大抵是上火膛了,从窗户里飘来阵阵烟熏火燎的味道,季鸿想得出了神,一时不防被炊火味呛了一口,肺部忽地一抽搐,他正捂着嘴咳嗽,却见面前递来一盏白瓷茶碗。
不知是不是就这么刚巧,余锦年听罢一愣,笑道:“我就是呀。婶娘如果不嫌弃,我去给您家做桌宴?”
她支着耳朵,听余锦年思忖了一会儿道:“非说喜好甚么样儿的……嗯,大抵是胸大腰细腿长肤白……吧?”
吴婶娘长长地“唉”了一声,将面前冷透的茶水一饮而尽,迟疑了好久,才昂首握着余锦年的手唉声感喟说:“小年啊,你可帮帮婶娘!”
季鸿意味不明地盯着他,半晌,就甚么也没说地退开了,持续回到柜台背面算账,不过拨算珠的手仿佛格外重了些。
余锦年噗嗤笑了声,终究站直了身材,挑一挑眉梢:“你跟我去吴婶娘家帮手,我给你做剁椒鱼头,如何样?”
这可难住了吴婶娘一家,这别的都好说,倒是一时半会地上哪儿去找个阳日阳时出世的做席徒弟呀!她思来想去,又跑了几家小酒楼,毕竟没了体例,这不就想到了最后一根拯救稻草余锦年。
这待匠就是“上梁酒”,意义是上梁过后,得设席接待当日辛苦的工匠们和阴阳师父,酒后包上红包,说罢吉利话,最后送走匠人们,本日一天的辛苦才算没有白忙活。
糯米灌藕世人常常吃得,但余锦年的灌藕里加得倒是玫瑰酱,玫瑰能疏肝解郁,又有养血之效,与李媒人如许性子急辣的人吃是很不错的。
“过会儿来时带个篮子,婶娘新做了坛辣子,到时你捎点儿返来!”吴婶娘走到门口,笑呵呵地回想道,“待屋子修好了,再请你来教婶娘做剁椒鱼头!”说完就急仓促地跑回家报信儿去了。
季鸿:“……”
季鸿情不自禁地眼皮一跳,抿了抿唇。
这李媒人也不是善茬,因年青时候将家里公婆姑嫂都管得大气都不敢出一个,内里送她了个外号叫李夜叉,厥后改行做了媒人,这才收敛了点脾气。今儿个被人无端踩了一脚,夜叉脾气又上来了,扭头就要破骂:“嘿,你个不长――”。
“……”季鸿看了眼手中的茶盏,又思考了一番,确切没有听过此名,便摇点头,“不知。”
余锦年笑着跑出来,给一人上了一壶茶,记下他们各点甚么小菜,才说:“这是二娘新请的账房先生,姓季。”
季鸿手快,早已翻开了,眼中快速一扫,顿时头大。
那偷听的李媒人更是几乎一口茶喷出来,呛得忙取出绣花手绢来掩嘴,脑中却不由将几家正在寻亲的女人们过了个遍,倒还真叫她挑出个合适“要求”的来,她心中悄悄记下,便低头快快地扒起面吃。
季鸿听着他俩说话,闷头拨弄算珠……剁椒鱼头,不晓得好不好吃?
吃完此中一碗,吴婶娘展开笑容,把另一碗打包给自家男人带归去,以后才提及本身来。本来,吴婶娘佳耦二人是头几年从蜀地逃荒来的,流落到信安县时走不动了,便寻摸了个差事在这里安了家,这几年糊口也垂垂好了,就愈发驰念起故乡,见了余锦年吃着的鸡丝凉面,想起故乡的辣味,就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余锦年笑道这有何难,便又做了两道川味小菜与她。如许也算是熟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