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闺闼坚心灯火 闹囹圄捷报旗铃[第5页/共7页]
试看情面翻手变,窗前可不下工夫!
同年同窗,同林宿鸟。功德多磨,受人倒置。
云雨既散,各诉衷曲。幼谦道:“我与你欢乐,只是临时,他日终须让别人受用。”惜惜道:“哥哥兀自不知奴苦衷。奴自受聘以后,常拚一死,只为未到得嫁期,且妄图与哥哥落得欢会。若他日再把此身伴别人,犬豕不如矣!直光临时便见。”两人卿卿哝哝,讲了一夜的话。将到天明,惜惜叫幼谦起来,穿衣出去。幼谦问:“晚间事如何?”惜惜道:“我家中经常有事,一定夜夜便利,我把个暗号与你。我阁之西楼,墙外了望可见。而后楼上若点起三个灯来,便将竹梯来度你出去;若望来只是一灯,就是来不得的了,不成在外边痴等,似前番的模样,枉吃了辛苦。”如此商定而别。幼谦仍旧上山茶树,摄竹梯而下。随后蜚英就登墙抽了竹梯起来,端的神鬼不觉。
幼谦自随父亲到湖北去,一起上触景悲伤,自不必说。到了那边,正植试期。幼谦痴心自想:“若夺得魁名,或者婚事还可挽回得转,也未可料。”尽着平生才学,做了文赋,出场来就父亲说道:“掉母亲家里不下,算计要回家。”忠父道:“怎不看了榜去?”幼谦道:“揭榜不中,有何颜面?何况母亲家里孤寂,迟早悬望。此处离家,须是路远,比不得越州时节,信息常通的。做儿的怎放心得下?那功名是外事,有分无分已前定了,看那榜何用?”缠了几日,忠父方才允了,放回家来。不则一日,到了家里。
冬间,先生散了馆,惜借回家去过了年。来岁。惜惜已是十五岁。父母道他年纪长成,不好到别人家去读书,不教他来了。幼谦频频到罗家门首看望,希冀撞见惜惜。那罗家是个大族,闺院通俗,怎得等闲出来?惜惜有一丫环。名唤蜚英,常到书房中伏侍惜惜,相伴来回的。今惜惜不来读书,连蜚英也不来了。只为凌晨采花,去与惜惜插戴,方得出门。到了夏季,幼谦思惟惜惜不置,做成新词两首,要等蜚英来时递去与惜惜。词名《一剪悔》,词云:
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石榴树下事仓猝,惊散鸳鸯,拆散鸳鸯。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考虑,怎不考虑?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红双,愿早成双!
一朝不见似三秋,端的三秋愁不愁?
到得开年,越州大守请幼谦的父亲忠父去做记室,忠父就带了幼谦去,自教他。去了两年,方得归家。惜惜晓得了,因是两年前未曾答得幼谦的信,密遣蜚英持一小箧子来赠他。幼谦收了,开箧来看,中有款项十枚,相思子一粒。幼谦晓得是惜惜藏着哑谜:钱那团聚之象,相思子自不必说。心下大喜,对蜚英道:“多谢小娘子好情记念,那边再见得一会便好。”蜚英道:“姐姐又不出来,官人又出来不得,如何得会?只好传消递息罢了。”幼谦复作诗一首与蜚英拿去做回柬。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