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花幽独,人幽独[第3页/共3页]
那是一种苦楚的媚,艳得令人哀伤。
林逋的梅,是开在山园里的。因而便阔别了尘嚣,开得更加的清浅,更加的销魂,更加的如禅如道……开得遁了世。
我在网上搜林逋的图片。看到清人所绘的一卷《林逋携鹤图》,果有仙道之气扑鼻而来。与我脑中猜想一拍即合。
因而,便有人猜想,林逋在青年时就挑选归隐的真正启事。或许,在他的另一首看似是“闲情一赋”的小词中,模糊透露过他的心声:
不由在树下发了一个年代远长的呆。
这个故事亦是浪漫得有些幽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画卷中。林逋坐在梅树下,头顶的梅,傲雪而开,姿势极盛。树枝清癯而遒劲,梅花吐蕊,那是来自梅树骨头里的香。再看那林逋,一袭白衣薄弱,侧卧花香,握卷在手,手指骨节线条清隽。他与鹤对视,面露暖和之意,甚是孤清,亦甚是满足。那鹤,极其空灵,一双瘦足,支在粼粼水泊里,临风照影,风韵清奇。回望仆人,眼神恋恋,颀长如丝……
相传林逋先生在幼时马上苦好学,成年后晓得经史百家。但他脾气高慢,爱好澹泊,勿趋荣利。宋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林逋虽感激,却不以此骄人。经常有人劝其退隐,均被直言回绝。并自谓: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繁华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适宜。
山川,便是他的繁华,他的绝色,他的清风明月不须买。
想那隋代开皇年间,一个叫赵师雄的人游历罗浮山,在冬夜的堆栈里,梦见一名斑斓脱俗的女子,浑身芳香袭人,言语和顺至极,与他一起喝酒畅聊。又有一名绿衣孺子,在一旁轻歌曼舞,极尽欢乐。后半夜,赵师雄在醉意中晕晕入眠。第二天,他在天将发亮时醒来,却发明本身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衣鸟儿正在欢唱。本来梦中女子就是梅花仙子,绿衣孺子就是翠鸟,而这时,月光相照,星子横斜,梦已消逝,独余赵师雄对着夜色,难过不已。
光阴展转,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掘开林逋宅兆,陪葬竟只要一只端砚和一枚玉簪。端砚乃是林逋生前自用之物,而那只传奇的玉簪呢?清楚是女子金饰,又如此让他存亡相恋。会是何人统统,又有何种来源?这不免给先人留下了一个难明的疑问。
删繁就简,疏则阔,如留白之境,如梅之暗香在无寻处。可遇不成求。
疏影。暗香。几枝横斜,朗朗有致。傍晚的窗棂揭开,窗外梅枝筛月影,模糊掩映。梅,就似那林下美人,就着水月,与山抒怀,与风含情。如此微吟相狎,无歌亦痴,无酒亦醉。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