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依然女生呀呀嘿》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梅花 花幽独,人幽独[第1页/共3页]

好似有此一句,这千百年间里写梅的句子,皆可忽视不计。

关于林逋,有一个“梅妻鹤子”的传说。

仇十洲笔下的仕女,皆是神采飞动,精丽清逸,真是艳啊。

那是一种苦楚的媚,艳得令人哀伤。

那年在岳麓山脚看梅花。是个暖春,太阳出奇的好。山脚边,溪流潺潺汇入小池。有风来,泛动春如线,花影动春枝。几树梅花,留下古意盎然的倒影。我围着梅树,大要不动波澜,内心倒是起伏不已,久别相逢一样的惊。闻那花香,像幻觉裹身,久久不肯褪去。

山川,便是他的繁华,他的绝色,他的清风明月不须买。

像它们的仆人。

那样的孤清冷媚,纳兰自是晓得。晓得夸姣到极处,便成了梦幻,成了可望不成得的风月,纵是语尽,也不能绘其神采。清冷到极致,便是肉痛,便是无言。

林逋身后,宋室南渡,杭州便成了京畿之地。朝廷命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宅田皆完整迁出。却独留林逋宅兆。后代猜想,或因林逋之名,或因触及风水,但这一点。已经无从穷究。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小我堪寄。

这是北宋隐士林逋的《山园小梅》。

此情此境,折得一枝寄。亦无赏梅人。她与他,曾在梅树下,共金尊,饮绿蚁,玉瘦香浓。凭栏翠帘低卷,沉浸明月小巧地。而现在,已经是人间天上不相逢。再也不能瑞脑金兽薰被暖,不能同倚玉楼共吹箫。风雨萧萧,笑我簌泪千行。只余明月照藤床,夜夜凉如水。

林逋的梅,是开在山园里的。因而便阔别了尘嚣,开得更加的清浅,更加的销魂,更加的如禅如道……开得遁了世。

《红楼梦》里,有一回是“琉璃天下白雪红梅”。写的是薛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一个丫环绕着一瓶从妙玉处乞来的红梅。衬在她身后。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小我品,又是这件衣裳,背面又是这梅花。像个甚么?”世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

晓得了结局,再转头来看这一章,望着那红梅,只觉红得似血,美得刻骨,香如锋利的刀,笔笔都是芳馥的冷意,素净的苦楚。

梅花花语:固执和高雅。

是时,李清照面前的梅花,仿佛成了烘托她孤单如玉的意象。那一把怅怅的瘦骨。始终冰雪萦怀,在离离疏枝上,绽放着,凄然着……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应是暮年。彼时的她家国不在,是难过客,是断肠人。这词里,有掩不住的寒凉。即使是梅花绽放的初春,亦有掩不住的秋暮之气。

愈是可贵,愈是难写。写这篇梅,我真是一阵心虚。

到了清朝,顾贞观给纳兰容若寄信,写到江南梅,落笔便是:一片冷香唯有梦,非常清癯更无诗。

我最爱的,是此中那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傍晚。

不由在树下发了一个年代远长的呆。

是谁在吹《梅花三弄》,惊破了春情?

画卷中。林逋坐在梅树下,头顶的梅,傲雪而开,姿势极盛。树枝清癯而遒劲,梅花吐蕊,那是来自梅树骨头里的香。再看那林逋,一袭白衣薄弱,侧卧花香,握卷在手,手指骨节线条清隽。他与鹤对视,面露暖和之意,甚是孤清,亦甚是满足。那鹤,极其空灵,一双瘦足,支在粼粼水泊里,临风照影,风韵清奇。回望仆人,眼神恋恋,颀长如丝……

茫茫山间,无雪可踏。坐在青石上,闻着花香,看橘子洲横卧潇湘,民居里生起蓝柴烟,心是欣然的,亦是疏阔的。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