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依然女生呀呀嘿》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海棠 海棠的前尘旧事[第2页/共3页]

那些海棠,亦曾与她花面交映。古蜀的青山道陌,锦江的流水白云,都曾见证――花似美人,美人如花。相看两不厌。而花与美人,都是生之造化,都是蜀地之福。读诗不知当日事,看花犹是旧时人。从诗篇中漏过的时候,才是仓促过客。

含苞的时候,是一点一点的酡红,像一根根的洋火,在风中噌噌地擦着了,细细的梗子举起一小团药料,收回了暖和动听的光焰,很芳华,很怀旧。花后的海棠叶子,满是小片小片的,绿得有些暗,暗得有些深沉,好似心胸大爱一样的,对着小小的花苞花影,疏落有致地映托着。花苞翻开的时候,色彩就淡了,花瓣为粉红色,仿佛是有人正要对着鸾镜,来妆饰甜香光滑的美人颊,簪子挑起一点胭脂放在手心,再用清露化开了,才成了这般淡淡绮梦普通的色采,古典极了。

两个字念在舌尖,至和顺,至浩大,至缠绵,让我一度沉湎。

在浣花溪畔,薛涛首创了一种红笺,专门用来誊写诗文。她取胭脂木,加以玉女津的井水泡软捣浆,滴入海棠花汁,掺上云母粉,经心建形成绯红泛香的信笺,专门用来填写诗句。因是薛涛初创,世人又称之为“浣花笺”和“薛涛笺”。单是名字,就已婉丽之极,并且小笺天生后,另有天然的松斑纹理,云母的点点萤光,若隐若现的花香,情义娟娟的墨痕……用如许的纸来题诗,即使心中莲花开得漫山遍野,旁人看了,还是山崩地裂的冷傲。

人间不思灵卉异,竟将红缬染轻纱。

这首诗中,还埋没了一个典故。为何他要担忧夜深花睡去呢?这实在是与唐朝的另一名美人有关。

比方她的这首《海棠溪》。

那么,那浣花溪畔的女校书薛涛呢?

相传在天宝年间,一次唐玄宗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相陪,而玉环尚未睡醒,只见她醉颜残妆,鬓乱钗横,模样恹恹,别有一番风味,被唐明皇调笑为“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便是“海棠春睡”的由来。

薛涛,本籍长安,幼年随父流寓成都,八九岁即会作诗。因父死家贫,在十六岁时入乐籍,离开乐籍后毕生未嫁,定居浣花溪。薛涛姿容美艳,脾气敏慧,通乐律,善辩慧,工诗赋,多才多艺,申明倾动一时,是唐朝驰名的女墨客。

这是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写薛涛的老景糊口。是时,薛涛以女羽士装束,幽居于浣花溪畔的枇杷巷,又建吟诗楼于碧鸡坊,才学还是超脱似东风,脾气却已清幽如古莲。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东风总不如。

唐德宗贞元(785年~804年)时,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才艺出众的薛涛赋诗侑酒,以歌伎兼清客身份出入幕府。韦皋对薛涛极其赏识,曾拟奏请朝廷授以“校书”的官衔,但格于旧例,终未能实现,但韦皋仍然给薛涛以校书报酬,人们也称她为“女校书”。

他看那海棠红,是猩猩红。看那枝叶绿,是鹦鹉绿,看在眼里,满是喜好。海棠是他的心头好。是他的风月才子。以是他才说: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色彩。

东风里,海棠开得浅深红腻,在摇摆中好似烟霞顿生。香风隔岸迷离,落英入水,引来一群群的游鱼嬉趣。溪畔有青青浣纱女,在花光树影下洗濯晾晒,随风飞舞的轻纱,艳若彩云,那姿势,竟似要与盛开的海棠比个凹凸。

海棠花语:暖和、斑斓、欢愉、思乡、离愁别绪。(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斑斓果城忆旧游,昌州香梦接嘉州。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