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依然女生呀呀嘿》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浮生六记 卷四 浪游记快[第6页/共9页]

中秋后二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屋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余诺之。

次日天将晓,鸿干已登门相邀。遂携(木盍)出胥门,入面肆,各饱食。渡胥江,步至横塘枣市桥,雇一叶扁舟,到山日犹未午。船夫颇循良,令其籴米烧饭。余两人登陆,先至中峰寺。寺在支硎古刹之南,循道而上,寺藏深树,庙门沉寂,地僻僧闲,见余两人不衫不履,不甚欢迎,余等志不在此,未深切。归舟,饭已熟。饭毕,船夫携(木盍)相随,瞩其子守船,由寒山至高义园之自云精舍。轩临峭壁,飞凿小池,围以石栏,一泓秋水,崖悬薜荔,墙积莓苔。坐轩下,惟闻落叶萧萧,悄无人迹。出门有一亭,嘱船夫坐此相候。余两人从石罅中入,名“一线天”,循级回旋,直造其巅,曰“上白云”,有庵已坍颓,存一危栈,仅可远眺。小憩半晌,即相扶而下,船夫曰:“登高忘携酒(木盍)矣。”鸿干曰:“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船夫曰:“离此南行二三里,有上沙村,多人家。有隙地,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往一游?”余喜曰:“此明末徐俟斋先生隐居处也,有园闻极幽雅,从未一游。”因而船夫导往。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实,篱笆茆舍,不愧隐者之居。中有皂荚亭,树大可两抱。余所历园亭,此为第一。园左有山,俗呼鸡笼山,山岳直竖,上加大石,如杭城之瑞石古洞。而不及其小巧。旁一青石加榻,鸿干卧其上曰:“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能够开樽矣。”因拉船夫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土人知余等觅地而来,误觉得堪舆,以某处有好风水相告。鸿干曰:“但期合意,非论风水。”(岂意竟成谶语!)酒瓶既罄。各采野菊插满两鬓。

苏小墓在西泠桥侧。土人唆使,初仅半丘黄土罢了,乾隆庚子圣驾南巡,曾一询及。甲辰春复举南巡盛典,则苏小墓已石筑其坟,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今后吊古骚人不须盘桓看望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成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装点耶?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已杯盘列举。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余曰:“彻夜月色甚佳,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那边得高空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宵也?”竹逸曰:“放鹤亭可登也。”云客曰:“星灿抱得琴来,未闻绝调,到彼一弹何如?”乃偕往.但见桂花香里,一起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星灿弹《梅花三弄》,飘飘欲仙。忆香亦兴发,袖出铁笛,呜呜而吹之。云客曰:“彻夜石湖看月者,谁能如吾辈之乐裁?”盖吾苏八月十八日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月胜会,游船架空,彻夜歌乐,名虽看月,实则挟妓哄饮罢了。未几,月落霜寒,兴圃归卧。

桥北数武有祟文书院,余曾与同窗赵缉之投考此中。时价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朝阳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民气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