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建安七子,《洛神赋》[第2页/共2页]
张士逊忍不住赞叹道,“周原,这首《洛神赋》的确绝了,不愧是被你称之为典范的名赋!”
周原也晓得开哥也是为了从本身这里蹭热度找话题,就算是看在冯云波的面子上,本身也很多说几句。
不过既然都说到这个话题了,周原也就只能按照本身影象里的信息,简朴先容了一下。
因而……
这是开哥的目光也转向周原,“周原教员,您对汉末三国期间的汗青,应当是最体味的,关于这位墨客的环境,您有甚么要说的吗?”
“这!”
孟石原也说道,“周原教员,您对这首《洛神赋》竟然如此熟谙,不晓得可有笔墨稿件?我可晓得,周原教员的书法乃是一绝,就连书法大师附近青大师,都对您的书法赞不断口,不晓得能不能让我们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有这一饱眼福的机遇?”
张士逊都这么说了,周原已经底子没有机遇回绝。
而这建安七子的名头,也是因为曹丕所著的《典论》中提及了这七人的成绩,才有了建安七子一说。”
周原笑道,“是啊张老!”
当看到周原搁笔,张士逊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此次插手《诗词大会》,可算是来对了!”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但是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如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26。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开哥话音刚落。
“实在这建安七子,也就是东汉建安年间的文学名流的合称,除了刚才那位诗词大师刘祯以外,另有我们最熟谙的孔融,也是建安七子之一,除此以外,包含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等,这七人几近代表了建安年间的士大夫阶层的文学成绩。
周原嘴角一抽,“张老,曹家父子三人的作品,也是不成多得的典范,曹家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几近代表了全部东汉末年的文学最高成绩,特别是曹植的《洛神赋》,更是典范中的典范,莫非这部作品也没有传播下来?”
一千余字,周原没有任何磕绊,郎朗而诵,顿挫顿挫。
……
其辞曰: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周原,明天归恰是第一期的录制,你就将这篇《洛神赋》写下来,送给我这故乡伙可好?”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方。岂不罹凝寒?松柏有赋性。”
开哥点点头,“答对了,那你晓得这首诗的后半段吗?”
肩若削成,腰践约素。
如果真有如此典范的三国期间的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专家的孟石原,也不想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