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陈诉利弊[第2页/共2页]
“但是大晋现在却有一个如同前朝普通的弊端。”
“并且文官做事常常只为青史留名,而不会为了国度兴衰考虑。”
“千岁,仗义每多屠狗辈,读书多是负心人。这点事理我想你应当比我更清楚。”
并且他当时并不晓得讲堂中还坐着一名梁王。
只是他也没有想过,位处于平行天下中的两个封建王朝,其经历竟然如此类似。
“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是否比武将更值得依托,您的心中应当早有定论。”
“相较于只想着精忠报国,马革裹尸的武将而言。”
白翁看出了此中端倪,因而赶快对李秋远说道:“秋远,梁王殿下心系天下,既然他执意要你讲授,那你就说说吧!”
“至于武将,他们才是真正的一心为国。”
“那里那里,前朝虽为削藩所灭,可这也与太祖天子刚愎自用不无干系。”
“现在大晋的确如日复兴,国运正处昌隆之时。”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引出王爷所问的话题。”
听到这句发问,李秋远不由得一愣:“千岁这是何意?”
“鄙人之以是对前朝看的透辟,那是因为前朝已经作古。”
想到此处,李秋远显得有些局促。
李秋远固然穿越至今已有半月时候,但是他却从未体系学习过大晋的礼节。
听到李秋远的这句话,梁王不由笑着点头:“先生不也是读书人吗?读书人的职位高,对于先生来讲莫非不是一件功德吗?”
之前之以是会侃侃而谈,主如果因为聊到了这里。
“看来李先生是不太体味本王的脾气,本王平生最重才学,若非如此,也不会拜在先生门下。”
闻听此言,梁王的脸上也闪现出了一丝笑容:“我和李先生之前便已经见过面了,李先生对前唐的阐发非常独到,观点不亚于先生,果然无愧于大才之名!”
“甚么弊端?”
梁王笑着摆了摆手:“无妨,李先生不必是以拘束,相较于朝堂中那些尸餐素位的文武百官,李先生明天的观点可谓是给本王上了活泼的一课。”
面对梁王的此番夸奖,李秋远倒是显得有些忸捏。
为了不获咎面前的这位梁王,李秋远绞尽脑汁,将本身能想到的统统词汇全都用在了大晋。
目睹着李秋远再三推让,梁王的神采变得更加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