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异能古董商》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一些常见的瓷器青铜器等古董的样式[第1页/共3页]

穿带壶――壶的一种式样。小口,短颈,椭圆腹,器物的下部两侧各有长方形穿孔,与肩部两侧的双贯耳两两相对,能够穿带提携,故名。唐朝已见有,宋至清朝持续烧造,种类有白釉、青釉、红釉等。

鼓钉洗――洗的一种式样。系仿古铜器形制,洗身凸起鼓钉装潢,故名。宋朝钧窑、龙泉窑均有烧制。

棒棰瓶――瓶的一种式样。口沿外翻,直颈,丰肩,腹似直筒状,圈足,外型似洗衣用棒棰,故名。清朝康熙景德镇窑创制,种类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石榴尊――尊的一种式样。唇口外卷,短颈,圆腹,圈足,因其外卷的口部似伸开的石榴果,故名。清朝雍正景德镇窑始烧,种类有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等。

提梁壶――壶的一种式样。小口,细流,鼓腹,平底,有盖,为了提拿便利,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故名。宋朝耀州窑创制,明、清均有烧造,种类有青釉、青花、粉彩、紫砂等。

油锤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颀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清朝康熙景德镇窑创制,种类以青花和色彩釉多见。

日月罐――罐的一种式样。直口,短颈,削肩,鼓腹,浅圈足,肩部凸雕对称半圆形装潢,意味日月,故名。清朝康熙景德镇窑创制,种类以祭红釉、东青釉多见,至道光年间仍有烧造。

虎子――一种盛器。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其用处有两说,一说是溺器;一说是水器。东汉时呈现,六朝时墓葬中常风见,均为青釉。

鸡冠壶――壶的一种式样。辽代的壶式,因壶的顶部很像鸡冠,故名。扁体,下腹部肥硕,上部有管式短流。产地在辽宁省的阿鲁科沁旗、赤峰及辽阳等地,种类以黄釉、白釉及绿釉居多,具有浓烈的契丹民族气势。

天字罐――罐的一种式样。口大,短颈,圆肩,腹略收,浅圈足,底部青花楷书“天”字,故名,明朝成化景德镇窑创制,为斗彩器,系宫廷用瓷。

贲巴壶――壶的一种式样。磨盘口,细颈,曲折的和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系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种色地粉彩等。

盘口壶――壶的一种式样。盘口,有颈,四系或六系,鼓腹平底。东汉至唐流行的一种青瓷成品。盘口壶的演变趋势是盘口加大,颈由短增加,腹部由圆生长到椭圆,系由环形演变成桥形,后又变成条状。

鱼篓尊――尊的一种式样。大口,短颈,圆腹,圜底,外型似鱼篓,故名。明朝永乐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鱼篓尊,清朝雍正所仿竹编鱼篓尊,有各种单色釉,外型逼真。

苹果尊――尊的一种式样。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形似苹果,故名。清朝景德镇窑烧造,大、小器物均有,种类有青花、釉里红、天蓝釉、窑变釉等。

釉,它既接收了波斯金银器凤头壶的特性,又揉和了中国的传统气势,极其新奇。

蒜头瓶――瓶的一种式样。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故名。系仿汉朝铜瓶式样,宋朝始烧,明清景德镇窑常见,种类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僧帽壶――壶的一种式样。宝珠形纽盖,鸭嘴形流,短颈,鼓腹,圈足,一侧扁平曲柄,形如僧帽,故名。系受外来影响的器型,始于元朝,明清景德镇窑持续烧制,明永乐烧制的僧帽壶非常闻名,有白釉、红釉等种类。

马蹄尊――尊的一种式样。广口,圆唇敛,削肩广腹,平底,器形似马蹄状,故名。清朝康熙景德镇窑烧制,仅见釉里红小件器件。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