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定级标准[转][第2页/共4页]
2.2.13.1珂罗版印本
——清朝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
——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今后翻刻,传抄宋元版及稀见明清人著作的书籍.
具有特别首要汗青,学术,艺术代价的代表性古籍.
2.2.13影印本
2.2.6.8蓝印本
本标准规定了古籍根基术语和定义,以及古籍的级别和等次.
2.2.2底稿
2.2.8.6拱花印本
本标准的合用范围:天下各级各种型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的古籍庇护,清算和操纵事情,同时供出版,讲授,科研及国表里相干停业单位利用.
——明朝朱印本,蓝印本,印谱.
2.2.8.7饾版拱花印本
指肯定古籍的级别,不把汗青文物代价作为独一根据的原则.凡古籍按汗青文物代价(偶然限)衡量,应部属一级别;而按学术或艺术代价(不唯时限)衡量可列入上一级别者,便可将其定为上一级别.
——明清期间各学科名家名著的首要底稿,刻本,抄本.
第一次刻版印制的书籍.
指书中带有批,校,题,跋的书籍.对书的内容停止批评而形诸叶面的批语谓之批;根据分歧传本和有关质料,与底本笔墨停止核勘,记录核勘笔墨谓之校;批,校均具者谓之批校;学者或藏书家对某一传本的内容,版本源流及其代价等所写的批评,观赏,订正,记事等,统称题跋,也称题识.
3.3.3三极古籍丙等
用多种色彩绘制而成的书籍.
指作者亲笔誊写的本身著作的底本.分离底稿,清底稿和点窜底稿.
——清朝中晚期采取西方凸版,平版等印刷技术印制的铅印本,石印本,影印本的最后版本,普通木活字印本及彩绘本.
用颠末两次或两次以上修补过的旧版刷印而成的书籍.宋朝的雕版,经宋元两代修补后在元朝刷印成的书籍称宋元递修本,或经元明两代修补在明朝刷印成的书籍称元明递修本,或经宋元明三代修补在明朝刷印成的书籍称宋元明递修本,亦称三朝递修本.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至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刻印,誊写的古籍.
在版面上敷以朱色,覆纸印成的书籍.
2.2.7.3聚珍版印本
——明末及清乾隆六十年之前的木活字印本,套印本及铜版印本等.
2.2.6.1初刻本
2.2.7.2木活字印本
以铜为版,施以腐蚀药剂制成印版,而后敷墨覆纸印成的书籍.
——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今后翻刻,传抄宋元版及稀见明清人著作的书籍.
抄录而成的书籍.风俗上对宋及宋之前抄录,宋朝今后闻名学者及名家抄录,历代抄录的佛道经卷等均称写本;历代中心当局构造编辑抄录的巨帙本来,如明辑《永乐大典》,清修《四库全书》等,亦称写本.
2.2.8.4多色套印本
——明清期间闻名学者的代表性批校题跋本.
2.2.6.4影刻本
套色或套版印成的书籍,包含套色印本和套版印本两种.初期为一版分色套印,元朝今后生长成两版或多版分色套印.
2.2.4影抄本
2.2.6.7朱印本
2.2.8套印本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刻印,誊写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