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王允说钟繇[第1页/共2页]
钟繇,“能臣榜”第五。其政治才气可谓国士,就连曹操、鲁肃亦要排在此人以后。
“就是交州刺史,王毅凡!”王允呵呵笑道,提及王毅凡,他好似多了些生机。
“...”听得这话,王允赞美地看了他一眼,发笑道:“哈哈哈…元常此言,甚是耳熟啊!想当初,老夫也是这般说的。但王小子却说:‘与其救活一棵枯木,不如重新再种一棵。’”
王允何人?乃死忠大汉之人!
念及此处,钟繇决计暗下:罢了,要不是这交州的“四榜”,恐怕我钟元常还不知身在那边呢,干脆就去交州,也算还了你的立名之恩!
并且,他在和王毅凡相处的几个月中,深受其影响,整小我变得低调了很多,不会再因为某方权势的变强或者变弱等闲地表态。而是独善己身,和四周的同僚保持间隔,既不过分靠近,也不过分冷淡。给人留下一种,“谁也不帮”的中立假象。
在董卓身后,王允固然没有像汗青上那样,因为“如何措置董卓旧部”而多加纠结。但也没有赦免其罪,而是对李傕、郭汜收回挽留,宣称“只要二人承诺持续保卫长安,才气戴罪建功”。不过可惜,不晓得是他的企图实在太较着,还是他的演技太夸大,他的表态让本来另有投降动机的李傕、郭汜当即领兵分开了长安。
“呵呵…”王允苦笑,向他摆了摆手,神采安静地倒茶说道:“元常乃是‘四榜之士’,才气压曹孟德、阿肃,就申明你绝非常人,又岂会看不清当今天下的局势…”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将本身杯中的茶水饮尽,苦涩道:“现在的汉室…就比如一条从天而降的巨龙!纵使元常倾尽所学,也难以扶起庞大的龙躯啊。”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仲春末。
司徒府,阁房。
“这…”钟繇听得一愣,两眉渐渐挨近,在眉心挤出一道拱形,脸上略带着不满,端茶饮道:“司徒公此言,元常不敢苟同!当今大汉非是坠地之龙,而是秋冬之木。虽枝败叶枯,然朝气犹存!”
“王小子?”
看着面前这个苦口婆心压服本身,要本身转投交州的老者,钟繇无法地摇了点头。这还是当朝司徒?这还是畴前阿谁豫州刺史?这清楚是交州派到朝廷的眼线啊!不过,一想到他所说的“求同存异、包涵万族”,就仿佛能切身感遭到交州刺史的弘远抱负普通!实在让人亢奋。
交州王毅凡…可千万不要让我绝望啊…
但是,事情真的会有这么简朴吗?答案明显是不成能的。
理是这个理,但董卓旧部中,较着有人过惯了司隶的繁华,不想再回西凉那片荒地享福了。因而乎,本来的西凉军一分为二,一边以李傕为首,郭汜、左灵、崔勇、伍习为辅,退居安宁。一边以张济为首,张绣、胡车儿、张先、雷叙为辅,占据宛城。两方商定互不干与,今后自主。
钟繇没有说下去,他似是想通了甚么,话头一转,这般问道:“交州王毅凡真是明主?”
但是还没进城,就被城门口一大列的迎亲阵仗给吓了一跳。其步队的领头人,鲜明还是南海郡郡守鲁肃、合浦郡郡守严畯、苍梧郡郡守顾雍以及周泰、蒋钦两将。
…
“求同存异…包涵万族…”钟繇念叨了一句,随即摇了点头,凝眉否定:“不成能,想那鲜卑、匈奴生性残暴,犯我大汉边疆多年,如何能够...如何能够…”
王允微微一笑,“元常去交州见地一番,不就统统皆知了吗?呵呵…”
见及自家主公返来,顾雍等人仓促迎上,拱手急道:“主公,您可总算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