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藏经阁 觉远[第2页/共2页]
达摩东渡带来的书,说是五十八卷,但实际上不过是十几部。因为当代的书载量有限,太长的篇幅,一本书装不下,便得分开几本来。便如《楞枷经》,是四卷为一部书。其三种译本,因翻译过来字数的分歧又有四卷、七卷、十卷这三种版本之分。
装模作样地观瞻了几类,尹治平直指目标地问道:“听闻寺中还保藏有达摩祖师东渡时所携的梵文原书,不知但是保藏在此阁中?”
尹治平打量这和尚,见他长身玉立,有三十来岁的年纪,身上一派恂恂儒雅之态,若非秃顶僧服,宛然便是个饱读诗书的墨客儒士。心下暗道:“这和尚想必便是觉远吧,原书里他出场的时候是五十岁摆布年纪,但那是十几年以后,现在应当就是这年纪。”
----------
天同领着尹治平到得藏经阁处,手指藏经阁,向尹治平先容这座藏经阁的汗青,制作了多少年,保藏了多少经籍等等。一边说,领着尹治平行进藏经阁中。
天同与觉远听得尹治平的赞美,都是心中欢畅。
“第二层料来便是少林寺所保藏的各种武学秘笈,也是,这类重中之重的要地,少林寺如何会只放一个不懂武功的和尚来管。固然觉远实际上身负上乘内功,但少林寺的和尚可不晓得。放一个不会武功的来把守武学秘笈,那实在太不保险,也于理不当。本来觉远只是卖力把守第一层的佛经,这就是了,如许才说得畴昔。”
觉远道:“恰是,且随小僧来。”说罢,当前带路。
天鸣方丈与天字辈几位高僧,考虑筹议了一番后,便承诺了下来。并由达摩堂首坐天同大师相陪指引,领着尹治平前去藏经阁。
第一更
宋时的书传播到他阿谁期间,便已是历经千年之久,宋版书在古籍保藏界的代价,号称是“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可见其贵重。达摩随身带来传播下来的书,距此也不过几百年的时候。少林寺保存恰当,都尚无缺。
住进了少林寺后,尹治平刚开端的时候,并没有焦急借着交换梵学的名头到藏经阁去看书借书,而是就端庄的与天鸣方丈及天字辈的几位高僧交换梵学、议论佛经。
觉远先容一类,尹治平便随之观瞻一类,翻上几本,不时大声赞叹,说少林寺公然藏经甚广。又说保藏这么多经籍,实是场大功德。
这些经籍都是分门别类摆放的,有梵文本来,有汉文译本,另有经、律、论三藏经与十二部经等。有手抄的,有印刷的,另有高僧的手书原文,年代长远的珍本等等。
达摩所带来的经籍多是几卷为一部书,少林寺的僧报酬便于保存清算,将同是一部的几卷经籍装在一个书套中,书套外写有汉文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