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阴差阳错邓小闲[第3页/共3页]
宋青想了想道:“说不定本来不是羽士,厥后去做了羽士呢?”方菲儿点点头,也感觉有事理。
祝修齐略一思考,道:“官府不让捉鬼,我们却也不能白来,干脆就想体例把这邓小闲捞出来,如果是步安的故交最好,就算不是,救人也是一件善事。”
楼心悦的父亲楼云阚是个清癯的中年男人,留着一撮山羊胡,看上去不像是书法名家,倒像个坐堂救治的中医大夫。
楼心悦的两个弟弟春秋还小,出来叫了人,就退了下去,没有陪坐在旁。
落日下,越州城陈腐的城墙,如织如梭的人流,飘荡招展的酒旗,鳞次栉比的楼舍,层层叠叠的飞檐,京泉大运河边矗立入云的书圣王羲之雕像,和远处河面上点点的白帆,像一幅活动的当代城郭画卷,在步安面前铺陈开来。
楼云阚冲动难抑地念叨着:“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莫非是步公子所写?”
步放心道:又是皇上最好,满是奸臣好事那一套,楼师姐人看上去挺聪明,却也跳不出这个框框。他一边蒙头吃菜,一边听着世人说话,感觉还是屠瑶看得清,前次三言两语就把儒媚之争讲得透辟。
想当年,大梁太宗天子定下“君儒共治”的端方时,朝中百官半数以上都由各家书院委派,其他才由科举官员充当,现在比例早就倒了过来。
楼云阚父女两人一下子被弄胡涂了,看着步安的眼神里,带着点迷惑不解。
百多年前,贤宗天子在位,吏部出过一个新规,统统书院委派的儒官上任之前,都要先戍边三年,现在戍边的年限,也耽误到了足足五年。祝修齐要北上戍边五年,就是因为这个端方。
楼心悦家的宅子不算大,接待一行六人有些捉襟见肘,幸亏步安和素素本来就同住一间,祝修齐和宋青挤一挤,方菲儿再和楼心悦共用一间内室,也就勉强能够住下了。
宋青点头痛心道:“想不到你也是个趋利避害的……哪天我出了事情,你也准要说不熟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