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建武中兴与南北朝纷乱[第1页/共2页]

1339年8月16日,53岁的后醍醐天皇因病归天。相传他临死前,一手握着《法华经》,一手抚剑,还立下遗诏:“纵领玉骨已埋南山,灵魂亦当常望北阙。”是以,后醍醐天皇的陵墓也与普通的朝南座北的传统葬式不一样,而是朝北坐南安葬。后醍醐天皇身后没多久,跟随他的几个南朝闻名武将也接踵战死,南朝仿佛“气数已尽”,但是因为足利尊氏与其弟足利直义的内杠,南朝又残喘了50多年。

北朝的实际节制者足利尊氏在被光亮天皇正式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后重启武家政治,在京都建立了足利幕府。幕府建立不久,为了清算武家轨制,鼎新朝政,足利尊氏公布了武家法典《建武式目》。《建武式目》提出“居安思危”的观点,以为首要之责是“早休万人愁”,“政在安民”。在这一思惟的指导下,《建武式目》提出要制止豪侈,力行俭仆,不得纳贿贿赂;选用贤达之人担负处所官,并要求豪强不得兼并私宅,以减少停业流浪者;委任尽忠足利氏的有功、有才调的将领为各地保护。

1335年7月,即建武二年,北条氏旁支北条时行在信浓举兵,并很快攻陷镰仓,史称“中先代之乱”。8月初,足利尊氏未等天皇下诏,带领500名马队,分开京都,与其弟足利直义汇合,大破北条时行,夺回了镰仓。占有镰仓后,足利尊氏并没有返回京都,而是自称征夷大将军,向后醍醐天皇竖起了反旗,这让后醍醐天皇非常恼火。11月19日,天皇任命尊良亲王、新田义贞为正副征讨将军,讨伐足利尊氏。足利尊氏与其弟率军大败天皇的军队,其间,天皇方面也曾多次击败足利尊氏。1336年5月,足利尊氏进入京都,拥立光严天皇的同母胞弟丰仁亲王即位,是为光亮天皇。“建武复兴”由此宣布结束。

此时的足利尊氏固然获得了天皇的赐名,但是并没有获得他梦寐以求的“征夷大将军”的名号,反倒遭到后醍醐天皇的各种限定,这让足利尊氏非常绝望。

1368年,年仅10岁的足利义满继任第三代幕府将军,由管领细川赖之任帮手。足利义满成年亲政后,显现出出色的统治与带领才气,前后安定了土岐赖康、山名氏清等处所保护的兵变,幕府统治得以进一步稳固。同时,颠末几次大的挞伐,南朝的权势完整阑珊。1392年,足利义满对南朝提出同一的号令,并顺利实现南北朝合体,胜利地结束长达60年的豆割状况。由此,足利义满在天下范围建立起幕府将军的绝对统治权,成为室町幕府最盛期的缔造者。

1358年4月30日,足利尊氏病故,时年54岁,埋在京都的衣笠山下的等侍寺内。足利尊氏身后,其子足利义诠继任将军,在执事斯波义将的帮部下,足利义诠安定了幕府统治,并慢慢压抑住了南朝权势。

1350年,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兵戎相见,足利直义投奔南朝,并于次年大败足利尊氏统领的北朝军队。尊氏派人乞降,足利直义杀死高师直,随后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联袂言和。第二年,足利尊氏与其子一同归顺了南朝。但是兄弟俩的敦睦局面并没有维系多久,不久,足利尊氏又与足利直义产生了抵触,1352年2月,足利尊氏毒死了本身的弟弟。足利直义虽死,但他养子足利直冬带领着斯波高经、桃井直常、石堂义房、山名时氏等旧足利直义派仍然与足利尊氏作战,前后数次占据过京都。

以胜利者姿势进入京都的足利尊氏很快囚禁了后醍醐天皇,同年11月,后醍醐天皇被迫将意味天皇权威的三神器交给光亮天皇,本身则被尊为上皇。但是后醍醐天皇并不甘心被人摆布,12月21日晚,他打扮成女性贵族,乘车逃离京都,在吉野建立了新的政权,并宣布交给光亮天皇的三神器为捏造品。自此构成了与京都皇室对峙的局面,日本汗青上的南北朝由此构成。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