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夜宴2》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39|9.14[第1页/共4页]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p1ng)水。水有兽焉,名曰蛊(g()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译文】总计南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从天虞山起到南禺山止,一共十四座山,路过六千五百三十里。诸山山神都是龙的身子人的脸面。祭奠山神全数是用一条红色的狗作供品祷告,祀神的米用稻米。

【注释】1饴:用麦芽制成的糖浆。2劳:忧。3血:这里用作动词,染的意义,就是染器物饰品使之收回光彩。

【译文】再往东四百里,便到了非山的顶部。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没有水,山下到处是蝮虫。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稿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译文】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称呼是蛊雕,形状像浅显的雕鹰却头上长角,收回的声音如同婴儿哭泣,是能吃人的。

【译文】总计南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从柜山起到漆吴山止,一共十七座山,路过七千二百里。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龙的身子鸟的头。祭奠山神是把畜禽和玉璧一起埋上天下,祀神的米用稻米。

西山经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f4n)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译文】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座仑者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青雘。山中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普通的构树倒是红色的纹理,枝干流出的汁液似漆,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饥饿,还能够消弭忧愁,称呼是白■,能够用它把玉石染得鲜红。

【注释】1璧:古时一种玉器,平圆形,正中有孔,是当代朝聘、祭奠、丧葬时利用的礼器之一。

又东四百里,曰虖(h&)勺(shu^)之山,其上多梓(z!)枏(n2n)1,其下多荆(j9ng)杞(q!)2。滂(p1ng)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1。

【注释】1据学者们的研讨,这几句不是《山海经》原文,而是订正清算本书之人所题写的。因为底本所原有,故仍予保存并作今译。以下均同此。

凡南次二(经)[山]之首,自柜(j&)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1,糈(x()用稌(t*)。

【译文】南边第三列山系的头一座山,是座天虞山,山下到处是水,人不能上去。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1。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xi2n)羊,其脂能够已腊(x9)2。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1。有鸟焉,其状如枭2(xi1o),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y*),其鸣自号也,见(xi4n)则天下大旱。

【注释】1祈:向神求祷。

【译文】再往东五百八十里,是座禺稿山,山中有很多奇特的野兽,另有很多大蛇。

【注释】1梓:梓树,落叶乔木,发展较快。木料轻软,耐朽,供修建及制家具、乐器等用。枏:即楠木树,常绿乔木,叶质厚,花小,核果小球形。木料富于香气,是修建和制造器具的上等质料。2荆:即牡荆,落叶灌木,小枝方形,叶对生,掌状复叶。果实称为黄荆子,可供药用。杞:即枸妃,落叶小灌木,夏季开淡紫色花。果实是红色的,叫枸杞子,药用代价很大。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