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玉笛金声人依旧[第1页/共3页]
“笛子!笛子!”田冬儿远远地冲这边喊。
田冬儿便说:“笛子现成的,可再没十四叔那技术了。”
田冬儿眼睛瞪得更圆,点点头。
台上人开了嗓,倒是旦角,只听那词唱道:扬鞭催马下山岭,穆桂英放眼群峰,山山滴翠,郁郁葱葱。
陈学海咳嗽两声道:“你也见了,我打小得过肺痨。家里不知请了多少名医,花了如水的银子终究保下我这条命,但这病落了根子,最是沾不得烟酒。本日拜堂,那些人少不得喝酒,我去吹笛,也恰好免了这个。”
田冬儿白他一眼,心想明显一表人才如何也会讲这么刺耳的话,嘴上却不自发把柳先生的话又说了出来:“你甭仗着念过书,瞧不起我们这青木川,我们这儿呀地处三省交界,是入川的要道,所谓秦蜀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我奉告你呀三国里那谁攻蜀时就是从这儿南下的!”
柳先生听得这把笛子,不由又向陈学海望一眼,手向袖中一摸,袖中是一方帕子,是那日从学海身上掉下来的,柳先生便收了去。这帕子所用的缎子初看平常,色彩也素净,但细看之下经纱和纬纱起码隔三根纱才交叉一次,竟是官方可贵一见的贡品“大云缎”。柳徒弟心中一惊,再看本日这少年心性天赋绝非常人。想想这虎头寨几十年风雨躲了多少灾害,此次即使是在灾害逃也是天命使然。只是不知冬儿这丫头可否逃过这射中的劫数?柳徒弟想一想本身那早夭的儿子十四,本来从小就看中了冬儿的意义。怎奈现现在十四吹惯的笛子却握在学海的手里,可见冥冥之间统统都有定命。台上旦角又唱了几句:
陈学海冲出门见那晒谷场边上有个土台子,现在立起了竹扎的门脸,便是个戏台了,一世人便在那台子前面捯饬乐器,便信步走那人群里去。
“不奉告你——”田冬儿又是一副小女儿的神态。
“噗嗤——”田冬儿笑出了声,“你当这里是韩城县,是西安城呀,就算去请,人家角儿也不敢来呀!”
一览桑田千万顷,江山多娇似画屏。
“好!”满场欢声雷动,过大年似的热烈。
曲子都不甚难,学海又悟性极好,不一时竟和世人搭配的有模有样。
看这边烽火滚滚万户萧疏双目红。
“这是——?”学海迷惑。
浙江人听戏不如许,听父亲讲,北都城看戏,那叫一个气度,喝采的,送茶水的,捧人的满场飞。学海想本日这虎头寨的气势比北都城的更大!
有多少无辜百姓惨遭践踏哭声痛,
“仿佛有一本子,不知是琴谱还是笛子谱。”田冬儿接口。
“那便成了,我去吹!”
田冬儿自发胜了他一筹似的,心中也非常对劲,便持续说道:“实在吧,十几年前,柳先生带着个梨园子打这青木川过,我爹就拦下了,厥后那班子就不走了,住在了寨子里。以是我们这儿啊,不但乐器齐活,大家都能唱两句的。”
陈学海听到这话,不由半晌不语。
陈学海顿了顿持续道:“你也不成沾半点酒气,若不然——不得靠近。”学海说完头也不回冲了出去。
中间便有人拉过张凳子,陈学海冲世人点头示个意便坐下了,有人将一本旧乐谱放在他面前。陈学海昂首却看到回身走了的柳先生。老先生早已不亲身吹奏了,只是在场边监个场,这些人都是他徒子徒孙。
陈学海便问:“那你们不是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吗?如何还会唱戏?!”
场子俄然欢声雷动,想是有人上了场,世人一声喊“好!”声音雷动,倒把学海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