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突然有人[第2页/共3页]
3、线上、线下
就像私家车提高率进步,飞机票越来越便宜,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挑选长途汽车、火车、动车、高铁、公交,只是用户按照本身的时候、空间、资金而做出的适时挑选。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的格式也是如此,没有谁必然代替谁,这只是两种分歧的买卖挑选,并且现在已经产生的征象是,互联网企业在寻觅线下渠道,传统企业在摸索线上生长空间。非论是以自建或是收买的体例,其本质都是追求线上线下的融会。
幸亏,215年,这一状况有所窜改,苏宁易购在开启转型之路;京东收敛了些脾气,把持着本身的物流上风,仍兼并着b2c行业的一席之地;阿里的双11再创佳绩,已经能看到从淘宝集市到天猫商城的重心转移,但愿假货会越来越少;投资者也更多了些理性,不再是看了三两ppt就一腔热血。
另一视角是平台的支撑者――“各个商户的运营”。当今的淘宝(天猫)平台,影响力明显,功不成没的另有入驻此中的商户,淘宝作为平台的供应者,可否营建公允的合作环境、公道的处理计划、科学的奖惩办法,淘宝的任何一项办法,都干系着商户的切身好处,如果在1亿个listing商品里,只要2(百分号)的卖家挣钱,2(百分号)-3(百分号)的卖家勉强过日子,5(百分号)-6(百分号)的卖家暗澹运营,白贴时候、精力、款项。这些,才是真正值得思虑的角度。
别的方面,都是非常保举浏览的,非论是否要处置电子商务这一行业,这本书都有跟多观点、战略、思惟体例,值得学习。如果,你对企业办理、营销、创业、商务感兴趣,那么,这是一本不成错过的好书。
“记得曾有记者如许问我:电子商务,究竟哪个是描述词,哪个是名词?到底是带电商色采的商务公司,还是带商务色采的互联网企业。在方才进入电商行业时,我感觉电子是描述词,本色还应当是商务、零售。厥后过了一段时候,切身感遭到收集天下和线下发卖截然分歧的表示情势,我转而偏向于以为该当是电子为主,商务为辅。这些年的实际下来,如果你现在问我这个题目,那么我的答复是:这个行业是一个双名词。”
谈到淘宝,大师第一会想到的是马云,以及他构建的贸易帝国――阿里巴巴。看完这本书,我还晓得了几小我,黄若、孙彤宇、彭蕾。前面两人作者稍带了几句,我再“度娘”了一些他们的质料,而黄若,本书的作者,曾耐久任职多家5强企业高管,具有2多年零售业经历,2任coo(首席运营官)。这些名号并不让我惊奇,因为有太多的企业高管、国度带领,乃至校园书记,我都不晓得。令我惊奇称妙的是,他的远见、作为以及多行业的深切观点。
最后,给《我看电商》这本书打四颗半星,缺掉的半颗,是因为作者在“团购就像一片云”这章中,预感失算。
作为消耗者,212年,谈到电子商务,会有很大一批人不晓得是做甚么的;一年后谈到电子商务,大师会立马想到淘宝;到现在215年再谈电子商务,大师会想到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铛铛、唯品会、美团、苏宁易购、聚美优品、携程,等等。复制网址拜候 大学快四年,算是亲目睹证了电子商务的飞速生长。
不但仅是电商公司,任何企业都需求到处算细账,如果说,较之每天2.元/2的更能带来效益,更能晋升用户办事、获得效益、扭亏为盈,那么这类用度支出确切是有代价的。但实际环境真的是如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