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暗箭伤人[第2页/共4页]
…………
孙滔派人前去建康,可惜投奔无门,别说觐见天子,便连琅琊王府都进不了。
中书省的文书,盖着鲜红的朱砂印章,让孙滔怦然心动。
孙滔不为所动,眼睛盯着酒杯入迷。
心中怦然,这些东西换成黄金起码在百两以上,都说人无横财不富,有了这些本身这趟就算没白走一趟。
身边的骑士齐声喝采,赵田抹了一把络腮胡叹道:“奶奶地,不平不可,三少这箭术军中没几小我比得上。”
一起行来,目睹千里无火食,白骨积于野,野狗争人骨。亲眼目睹宫阙化为灰尘,文籍焚于烽火,农田变成草地,百姓十不存一。这统统,比起书中几行笔墨,更让人肉痛如割。
再次出言提示,杨佺期自恃稀有百族兵保护,傲然道:“王绪小儿有何本领,有族军在,纵是千军万马亦难挡吾。”
出大谷关略加探听,便知盘龙山有千余流民。化名琅琊王氏王植,进山亮出文书后公然打动孙滔。
得寸近尺,王强暗自嘲笑,这厮如此贪婪,干脆画张饼给他。
“朝庭让愚出来招揽流民帅,军粮存放在襄阳,不过事成以后,朝庭每年能够供应将军饷米两万石。”
…………
杨佺期对杨安玄的请缨非常对劲,故意打磨,选出十六骑听他调遣。
心中暗悔,这人间没有白吃的馅饼,一张空缺的任命文书想用部下儿郎的性命去填,这买卖不划算。
手拍箭垛回望洛阳,感慨万千,生灵涂炭何忍坐视,天既生我,我当救百姓于水火,终有一天要带着这些离魂返来,重现洛阳繁华,汉族荣光。
十余骑从荒凉的大地上卷过,一只野狗放开骸骨,血红着眼睛对着轻骑狂吠。待驰出数十步,杨安玄抽箭返身,一箭从狗眼中穿入,告结束疯狗。
七日前,山中来了位访客,自称是朝庭使者,招揽孙滔为国效力。
杨安玄将湫儿抱下,又扶了袁氏下车,领着她们朝一间保存尚好的房屋行去。
西南边向五里外有荒废的坞堡,建在山坳当中,筑墙坍塌,四角的墩台皆毁,留下高高的土堆。
东晋采取世兵制,因为皇权陵夷,门阀、刺史拥兵自重,领军地将领也是世袭领军制,父死子袭,代代相传。杨家这四百多族军,是杨家数辈人创下的基业。杨亮逝后,族中兄弟多来凭借杨佺期,这些族军是杨家赖以立品的底子。
杨佺期风俗地打量着四周景象,坞堡背靠大山,前面开阔,易守难攻;墩台上有人戍守,堡内石块瓦砾堆在一处,空中打扫过,空出安营之地,三口大锅热气腾腾,水已经烧开。
王强手按酒杯浅笑不语,孙滔拂退摆布。
身后传来杨佺期命令声:“杨思平设防,杨安深、杨安远夜间轮番值守。值守之人重视鉴戒,不成懒惰。”
杨广作调子侃杨安玄杞人忧天。杨安远皮笑肉不笑隧道:“三弟少上疆场,不知族军勇猛,便是胡人精骑亦不能比,戋戋王绪能掀起甚么风波。”
“发豪杰帖,请万安山的余庆、狼帮的宇文齐,另有大岚口的胡彰前来打猎,奉告他们杨家南下带了很多财宝辎重,愚不信他们不动心。”
孙滔直起腰,慨然道:“能为会稽王、中书令效命,是孙某的福分,但请王大人叮咛。”
“最多能信五分”,孙滔沉吟道:“三弟你派几个机警的人前去洛阳刺探一下,不能光听姓王的说,看看杨佺期到底带了多少人南下。”
“杨家在洛阳运营丰年,随行财物足有十余车。”王强诱之以利,道:“事成以后,孙将军便是许昌太守、鹰扬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