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朝中争议[第1页/共3页]
司马道子连声道:“快传,快传。”
胡藩早就传闻过这位中书令的德行,现在听他不分青红皂白就要问罪杨家,用心何其暴虐。
大事议定,天子退朝,号召会稽王一同前去西堂,兄弟俩人摆上酒,边喝边谈。
胡藩解下承担,从怀中取出国书,有酒保上前捧过。开盒取出金冠,连同国书奉于司马道子案上。
主相相争愈演愈烈,连王国宝都投向天子,司马道子渐处下风。杨家属军以勇猛著称,司马道子毫不肯坐看皇兄权势再增。
固然五兵尚书杜含严令向外泄漏军情,但动静还是从五兵部官吏的亲朋嘴中流暴露去,酒坊妓楼无不扳谈两燕合一之事,出城南下避祸地车马多了起来。
“杨家毕竟是四品门弟,若骤将杨安玄拔为上品,恐引上品门阀非议。臣弟觉得应为其留进身之步,方才是珍惜之意。”
胡藩把颠末陈述了一遍,孔安国赞道:“好一个‘苟利国度 存亡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等忠良朝庭若不加以犒赏,恐伤了忠臣之心。”
天子司马曜道:“此番燕国献冠请和,杨安玄功不成没,加上杨家犁之功,朕要重重地封赏他,待弱冠后授个美官于他。”
金陵繁华,诗酒风骚,醉生梦死。
“青兖王刺史回报最迟玄月二旬日派出三千兵马援助洛阳;豫州庾刺史称与燕交界,要谨防燕军从豫州冲破,不但派不出兵援助洛阳,还需朝庭派兵援救豫州;荆州殷刺史呈报,正在招募新兵,十月份有五千兵马前去洛阳。”杜含禀道。
洛阳是晋国旧都,太元九年洛阳重归晋国后,一向有重回故都的呼声。若洛阳城被夺,对朝野高低的打击可想而知。
思忖半晌,司马道子道:“万岁,杨安玄虽立大功,但年事还小,未满弱冠就授官会招人非议(1)。臣弟听闻杨家有三虎之誉,杨佺期、杨广、杨思平兄弟三人皆是勇猛过人的虎将,而杨佺期的三子杨安深、杨安远以及杨安玄亦是一时豪杰,如不加以按捺,臣恐桓家故事再生。”
司马曜道:“此子才学过人,朕读过他所撰的《小窗幽句》,清雅脱俗,朕要宣他进京来,亲眼看看此子。”
哪知王国宝做了中书令以后傲慢不守法制,竟然在皇宫清暑殿旁制作房屋,惹得司马曜大为恼火,数次劈面厉斥。
王恭是天子信臣,庾楷则是会稽王地亲信,孔安国地话直接被世人疏忽。
王国宝急道:“且慢,这只是胡藩一面之辞。焉知不是杨安玄为求活命,向慕容垂投诚,替他做信使。”
其子司马元显却提示他,“杨家曾为桓温麾下,现在投在郗恢门下,郗恢是天子近臣,如果厚赏杨安玄杨家必定对天子戴德戴德,于父王有何益。”
杜含应道:“禀中书令,厉威将军杨思平率二千兵马于六月二十一日出发,七月八日达到洛阳城,现驻守在孟津关。”
金冠闪烁夺目,孔安国笑道:“此乃五梁进贤冠,帝王所用。莫不是慕容垂知天朝强大,甘心仰首称臣。”
王国宝抢先出班拜倒,奏道:“吾皇万岁。洪恩浩大布于天下,伪燕被陛下天威所摄,主动输诚。此乃陛下仁德所至,当诏告天下,受万民膜拜。”
“雍州郗刺史报告说派新野郡派军援助洛阳,不知现在到了没有?。”王国宝阴阴隧道。
世人一愣,如何跟杨安玄扯上干系了。
胡藩站起家,大声道:“伪燕主慕容垂遣使送来国书和金冠,向朝庭表达敦睦交好之意。”
会稽王府,司马道子正襟端坐,手捧塵尾,其子司马元显捧剑侍立品后。
世人纷繁点头拥戴,馅谀之词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