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闻声识雅意[第2页/共2页]
待琴声止,江瑾瑜、柳尘、秋无痕以及那给他们端茶斟酒的婢女仿佛都还沉浸此中。
待到俚词声停,江瑾瑜才回过神来,望着闲帆师,一脸的佩服。刚才的一曲《秋怀》如同天籁,抛开那诸多的感官不说,闲帆师伎俩已然达到了登峰造极,隐有一派宗师之意。
此时云水楼下,云湖帮的世人就是连云飞羽等人也没有听出两人说些甚么,他们对于乐律就是内行。
江瑾瑜不消自笺俚词,已经赛过了他,此时,他没有妒忌,而是一种欣喜和欣喜,这是他的第一实在心态反应。
“大师不必自谦,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不知大师为何如此固执?”江瑾瑜一笑,眸子带着几分锋利,诘问道。
时而,那笛声委宛瞅鸣,归纳着江瑾瑜内心的独白。
闲帆师也是一摆衣衿,盘膝于七弦琴前,轻拂袖袖,笑道:“自古流萤天籁俱,如此般趁景,那闲某就以宋者文凤之瑾《秋怀》起声。”
俄然间,给人一种揪动着心进入冷凝的画面,在寂静中,像秋风细雨普通,穿过云水楼朱红高雅的门环,漫过杨柳依依的江堤,闯过随风的芦苇群,绕进平湖城堆栈大街冷巷,滑进郊野的胡同,盘桓在这烟雨婆娑的云水中。
俄然那透着无数情感的琴声,又是一变,清澈洁白的琴声如此时潺潺的雨丝波荡开来。
唯有当事人的两人明白相互的企图。
“自古驭琴者识人,闻声便可入琴,不知大师到了何种境地?”江瑾瑜也不含混,顺手一搭,轻捻拨弄,那古朴的七弦琴声收回一阵悠悠的颤音,如同鸣瑟的秋蝉般,随即咧嘴笑着赞道:“真是好琴!”
“哈哈,如此真是大快民气,还望大师不吝见教。”江瑾瑜抱拳一笑,拿起一旁的竹笛站到那中帷之前,静待琴瑟和鸣。
“本来闲大师意承文凤之意延师旷之雅,素临怀秋之意,甚是高超。倒是鄙人就简朴多了,自胡乱临笺一曲,以拥戴风雅之韵,让大师见笑了。”江瑾瑜一笑,自谦道。
“闲大师之琴声,只怕是这世上无人能超出了。”江瑾瑜抱拳笑道。
闲帆师一笑:“琴者,乐律也;慧者,觉者也。淡繁素简,莫不闻人如琴,人当有七情六欲,皆逃不过尘凡浮华,我也不过是达到了第一境地‘嘈嘈切切庞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如曹孟德那般罢了,而功名之举甚是暗淡。”
四周有生命的东西,仿佛都定格在这一刻。
江瑾瑜明白了闲帆师的野心,而闲帆师也明白了江瑾瑜的企图。
“还请大师多多指教。”江瑾瑜一笑,道。
工致的手指在琴弦上拨弄起来,时而旷达敞亮,时而委宛细致,时而降落萧瑟,令人神驰,沉醉在此中。
闲帆师屏息凝神,像是变了一小我似的,和之前的儒雅,仿佛两人。
闲帆师一听,便是怔住了,他没想到江瑾瑜表情如此空旷。
直到最后的吹奏,一个尾音结束,他都是全神灌输,满身心的融入此中。
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