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讲古[第2页/共3页]
“你如何晓得?”云过半张着嘴,怔怔地看着闻歌,眼里只差没有冒出膜拜的红心。
好吧!博学!闻歌点点头,非常晓得从善如流,“你这么博学,竟然也不晓得?”
云过不笨,但是比起腹黑如顾雁迟,滑头如赫连闻歌来讲,这实在只能说,是一个实心眼的孩子。因而实心眼的孩子半点儿没有发觉地被人牵着鼻子走了。“如果换做平常,天然是没那么轻易。但当时没有人情愿放开都城这块大饼,加上北边儿北羌和弩月族善战且剽悍,久等不到朝廷回应,北边儿的将领已是乱作一团,各自为政,形同一盘散沙,去了,如果好的也就只是清算烂摊子,不好,那但是要丢命落罪,这可不是甚么好差事,各方掣肘的成果就是韩定涛终究得了这个机遇。彼时那些人都感觉韩定涛虽是武举出身,但自小在都城长大,固然兵法能够读过很多,但却底子没有上过疆场,何况这回战事不太妙,他顶着驸马皇族之名,去了就算不死,但也不见得落得了好!”
顾雁迟倒是浑不在乎,还是温温含笑,“是啊!我猜,这也就是乾帝失算的处所!”
“是!”说到此处,云过也有些冲动,双眸灿亮,男孩子对于战役、豪杰这类话题老是有种莫名的情结,“谁也不晓得韩定涛是如何做到的。他从都城带走的,不过三万兵力,但到了北疆,却压服了各方将领,任其调剂,将北羌和弩月族雄师阻在了定州城外,然后他趁着战事胶着,奥妙组建了一支不过两千人的马队,绕过定州,直取北羌王庭,围魏救赵,这才解了东离之危。没过量久,烨京政变,他推戴恕王胜利登基,一时候风头无俩。只是功高震主,他在北疆得众将士推戴,在朝廷又有不世之功,自是让新皇顾忌,没过几年,西陲不稳,乾帝便以此为由将他遣往松陵戍边,却恰好将定安长公主和两人的独子留在了烨京。”
闻歌拍了拍云过鼓囊的双颊,“好了!好了!姐姐晓得不是你的错,别气!别气!”
“实在,东离西陲相对北疆已经承平太多了。只是韩定涛运气不好,他刚到松陵没几年,南夏换了天子,那位武帝自来好战,这战事要起,只怕也是避无可避!以后十来年,一向战事不竭,只是,韩定涛确切是不世将才,带兵很有一套,加上一向有战事磨练,当时的虎威军跟他刚来时已不成同日而语,那真真是一支铁军,就说是所向披靡也不为过,在与南夏军对战的十年间几近鲜有败绩。但是……”
这回云过没有咋咋呼呼地答复,反而是顾雁迟,像是看笨伯似的瞄了闻歌一眼,“天子之以是派韩定涛到西陲戍边,而不是北疆,一是顾忌本身善待功臣的申明,二就是定州一役,韩定涛在北疆申明大显,如果让他去了北疆,那便是游龙入水,天子更要顾忌,西陲这里一贯承平,少有战事,韩定涛要在此处建功倒是不易,何况,将韩定涛妻儿留在烨京,他必定投鼠忌器,天子便也不那么怕他了。但他有功之臣,又是堂堂驸马,面子上天然要过得去,这大元帅之职不过就是那都雅的鎏金罢了!”
“你还说呢,你这怕水的事,到底要如那边理?”闻歌撇了撇嘴角,斜睨他。